“我们就是替子女尽孝”——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真情关爱老人

22.10.2015  07:10

    10月21日,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到来。一群八九十岁的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家庭成员”,向前来慰问的嘉宾献上了大合唱、钢琴书画表演、京剧等节目。

    从接到通知到登台表演,只有短短三四天时间,西湖区福利中心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好在,各位参加演出的休养员都是高手,只要表现正常,就不会有差池。事实证明,他们是一群非常棒的老人,表演获得了来宾的热烈掌声。

    “我们帮助休养员组建了合唱队、京剧队等8个特长小组,让每个人都能参加一个组织,找到归属感。”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俞芹念念不忘的,是让每个休养员都把这里当成家,拥有家的温暖。

    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是一家公建公营的养老机构,有300张床位,目前入住休养员296人,其中护理型162人、健康型134人,拥有员工58人。

    重阳节当天,有两项公益活动同时举行,其中有一项是捐赠一卡车水果和糕点。对于住在这里的近三百名休养员,社会各界一直倾注着关爱。每周都有大学生义工组织、在职志愿者或者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送来水果、食品或提供健康、医疗和员工培训等服务。

    为了保证义工活动的效果,福利中心先根据休养员实际情况提出需求,以便义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提供高质、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如大学生的陪聊、陪购物等服务,大受休养员欢迎。

    对福利中心来说,休养员不是服务对象,而是亲人。一切设置,均以休养员为主体,从他们的角度发现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得福利中心具有家庭服务和亲情关怀的双重功能。一些护理员与休养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些子女没时间或者做不到的,护理中心替子女做,每月的集体长寿宴,是休养员们最喜欢的聚会之一。

    “我们就是替子女尽孝。”俞芹说。

    受其影响,一位休养员的女儿、退休大学老师,连续3年每周做一次义工,教大家唱歌。现在,合唱队是最有人气的一个小团队。

    限于专业力量的缺乏,不少养老机构无法接收失智和失能老人。福利中心决定与民营的绿康医院合作养医结合服务,在杭州公办区级养老机构中率先突破。目前,失智和失能老人已有3个专区。

    “这是给自己加压,要花太多的心思。”俞芹说,不少朋友劝她不要太累,但她觉得,作为公办养老机构,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哪怕硬件设施设备普通一些,服务、理念等软实力建设一定要向中高端发展。

    在这样的养老机构工作,员工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给员工减压,外部义工组织除了服务休养员,还要为员工提供帮助, 以便“留住想留的、招到想招的”人。每年夏秋季节,福利中心要慰问员工家属,“像姐妹一样关爱护理员”,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有自豪感。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朱永红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