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小记者采摘游,发现的“秘密”真不少

09.06.2015  08:00

桃子为何要穿纸外套 蚕宝宝如何从茧抽丝 枝头的蓝莓长啥样子

从桃树上亲手采摘了果实,小记者们兴奋不已。 王蓉珍 摄

蓝莓山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孩子们已迫不及待。

蚕场的胡阿姨在讲述蚕宝宝一生的经历。

油桃为什么要穿件“纸外套”?

枝头上的蓝莓原来长这个模样。

蚕桑基地的循环使用可真是环保!

上周,杭报·浙大新闻系小记者基地的小记者们,前往富阳新登长兰村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采风,了解了很多关于果业和蚕桑业的“秘密”。桃子基地、蓝莓基地、蚕桑基地,在长兰村党总支书记王军华等人的带领下,小记者们一个个都跑了个遍,摘油桃、采蓝莓,参观蚕茧从茧到丝的制作流程,让这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大开眼界。且看他们发回的各类报道——

第一站 内容:摘油桃

地点:海洪生态农业园

水果“长字”的秘密

夏衍小学 盛怡荻

这桃园里的桃子数不胜数,各种品种的桃子都有! 在油桃产地,为了防虫叮咬,桃子都包上了纸,可这纸不是透明的,采到的桃子是怎么样的,全靠我们的运气了!我穿梭在桃林中,随便挑了一个大的,运气真好!上面竟贴着一张印有字的透明贴纸,桃子上印出来了一个字:“”!经过采访,我知道了水果上有字的秘密,因为字挡住了阳光,桃子上就留下了印子,就形成了有字的水果!

给外婆摘的大红桃

文三街小学 杨宇澄

此时,我化身为一只调皮的“猴子”,一个跟斗去找桃子了,等我要去摘时,猛得发现,树荫中的桃子似乎都是“发育不良”的青桃子,我心想:我家有个外婆呢,外婆得吃红扑扑的大桃。想到这里,我一个转身,去了那颗最高的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了上去,找准一个红红的大桃拧了下来,心里想着外婆那甜蜜的笑,我的心里顿时也乐开了花。

原来套袋子和价值有关

采荷一小 钱睿暄

跟随着村领导,我们首先来到了桃子基地。这个基地土地面积共有520亩,种植面积是320亩。这里一共种了12000多棵桃树!果然,放眼望去尽是满山遍野亮眼的绿色。偶有几只红红的桃子挂在枝头,其他的桃子全都是用纸袋包着的,是为了防止虫咬。但是为什么有的桃包着纸,而有的桃却没包?大哥哥告诉了我们:有些桃子年产量比较高,价格比较实惠,所以没用纸包着;而有些桃子相对产量较低,价格较高,所以就用纸包起来了。

怎么选大桃

学军小学 李承烨

在早油桃树旁采摘,基地的哥哥向我们传授经验:“桃子虽然被纸袋套住,看不见,但你可以摸摸油桃,感觉它是大的,就归你们了。”我记住了方法,向下俯视,一棵一棵的桃树错落有序,树叶撑开,就像一把大的绿伞。我走到一棵桃树旁,选定了一个大大的油桃,一手拉着枝杆,一手抓着油桃,“哗啦”一声,油桃就被摘下来了,撕开纸袋,一个红红的有星星似的小点的油桃在我手中了,桃皮上印着一个大大的喜字,真叫人垂涎三尺、爱不释手。

我来分油桃

采荷二小 李羿桓

长兰村的整个油桃园,采用了太阳能式杀虫法来栽种油桃,使用“肥水一体化”高科技灌溉技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这样种出来的桃子味道又鲜又甜!“今天一定要多摘几个吃”,我早就打好主意了,老师一说可以摘了,我就一个箭步蹿到油桃树下。5分钟左右,我已经摘了4个桃子,看着自己的战利品,我可高兴了,“一个给爸爸、一个给妈妈、还有两个是我的”,我已经把桃子分配好了。

1.5元和3元

濮家小学 侍培熙

这么多“大仙桃”,为什么有的包着纸,而有的没有?基地负责人解释说:“那是因为有些桃子在市场上的价格1.5元/斤左右比较便宜,就不包袋子;而那些用纸包着的桃子是比较好的,价格约在3元/斤左右。”听着听着,我们嘴边的口水不由自主地“飞流直下三千尺”。叔叔们看见了我们这几个小馋猫,便笑着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摘一个尝尝吧!

油桃为啥穿“外套

夏衍小学 江烨

大家纳闷:为什么有些桃子外面有纸袋包着,有些却没有,叔叔告诉大家:包纸袋一是为了防止虫子的叮咬,二是油桃的糖分含量高,防止流失,所以给油桃裹上一件小外套。听到这些,大家的手痒痒的,口水直在嘴里打转。叔叔客气地招待大家随便摘,还给大家讲解怎么挑选。

我终于理解孙悟空了

大关苑一小 江湉

走进桃园,这里简直就是蟠桃园么!一个个大大的桃子,挂在树丫上,红彤彤的,就像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让人忍不住就想咬一口。这下,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孙悟空会为了几个桃子就大闹天宫了!看着那么多桃子,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也许,是看出了我的心思,楼老师宣布,我们可以自己摘桃子吃。我郑重的挑选,最终,找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我抓起来就往嘴里塞。哇,“好脆”!

第二站

内容:了解蚕茧的一生

地点:宝鑫蚕桑合作社

蚕宝宝浑身都是宝

天杭实验学校 陈海芸

我们在基地胡芳阿姨的带领下,来到蚕桑基地参观养蚕。现在蚕宝宝们大部分都已经结茧成蛹了,只有个别的蚕还没有吐丝,大概它们希望再多吃一点桑叶吧。胡阿姨给我们讲解说,这个蚕桑基地是2007年建成的,一共有养蚕户106家。蚕每年结茧三次,吐出的丝可以做成各种丝织品,蚕拉出的大便可以给桑树施肥,蚕蛹可以磨成粉做成食品,是高蛋白的保健品,原来蚕的浑身都是宝。

又酸又甜的桑果

学军小学 陈炫睿

来到蚕场,一进去一大片雪白的茧映在眼前。负责人胡阿姨开始讲解蚕的成长过程,她又说这里的桑叶若蚕吃不完,就给他们的牲畜吃,然后牲畜的大便又能做桑树的肥料,这样循环利用,一点也不浪费等。看着眼前的蚕茧,我使劲在想,蚕宝宝吃的桑叶树上的桑果,又酸又甜,吃在嘴里,一定很美味无穷。

大便可派大用场

濮家小学 孙豪

在养蚕宝宝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蚕茧,里面都成了蛹。这里的农户养蚕十分环保,蚕宝宝拉出来的大便可以当桑树的肥料,而蚕宝宝吃不完的桑叶,还可以用来喂猪、鸡、羊,而猪、鸡、羊拉出来的大便又可以当桑树的肥料,真是一个大循环啊。

一年养三次蚕宝宝

文一街小学 谢炳阳

我们来到了养蚕宝宝的地方,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蚕茧。一年,这个基地要养三次蚕宝宝,分别在三个季节。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会将蚕宝宝拉出来的大便进行循环利用,拿去给桑树当肥料。负责人还说,其实蚕宝宝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像丝绸、被子都与蚕宝宝有关。

第三站

内容:采蓝莓

地点:逸兰湾蓝莓基地

啥事都要讲学问

现代实验小学 卢思劢

在蓝莓基地,我们见到了一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叫何来根,是这个基地的负责人。在这个基地,有一个“秘密法宝”,这“法宝”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你可不要小看它,它的里面能装100吨水呢。这座山的顶上像一个巨大的碗,“”的中央刚好是池口,下雨时,雨水就流进池里。这么多水,一担一担挑着给蓝莓浇,这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别急,他的手机安装了一个程序,可以查看地里的湿度,哪片地干了,用手指在手机上一点,水一下子就浇好了。这个程序,只要有手机信号就可以遥控浇水了。省时、省力又省钱,可没有一点学问还是玩不转的,所以说,做什么事,讲学问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神奇的花青素

长寿桥小学 周羽涵

想起昨天妈妈刚做了蓝莓果酱,搅拌完就变成了紫红色,加在牛奶里又变成深紫色,它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我特地问了基地负责的叔叔,叔叔回答:蓝莓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变色就是花青素和氧气混合后的氧化效果。进了蓝莓园后,一大片诱人的蓝莓,长得都不高,一串串朝天长着,从青绿色的小果子,慢慢变蓝,最后成熟的蓝莓蓝中透紫,上面有一层淡淡的白霜。尝了一颗,我的眼睛都要放光了:“真的很甜啊!”回来以后,妈妈又告诉我,蓝莓的花青素抗衰老,是一种非常好的美容水果,也是一种颜色很纯正的食用色素,怪不得我的T恤因为染了蓝莓汁洗不干净,被妈妈一顿抱怨呢。

蓝莓的营养价值可不小

青蓝小学 何佳悦

那一颗颗蓝莓有指甲盖大小,摸上去滑溜溜的,上面还有一层白白的薄粉,十分诱人。别看它那么小,它的营养价值可不小,除了有常见的糖、酸、维生素C,还有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等,可以保护眼睛,增强视力、增强免疫力等,一定要多吃一点哦。这里的地势就像一口大锅,外高内低,大雨过后,水流到了低处的井中,然后系统根据土中水的湿度来浇灌,人们不用费一点力。真是太先进了!

”秘密

大关小学 王羿典

这可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种在地上的蓝莓呢!种蓝莓的叔叔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他告诉我们:“园里有一个水井,这口井是没有底的!我有一个遥控器,可以控制井里的水,这些水会流到蓝莓园的各个区域,保证让蓝莓们吃饱喝足!”我听了,心里想:“原来蓝莓是这样喝水长大的,这可真是个‘蓝’秘密啊!

下次我还来

采荷一小 王子轩

一进园子,眼尖的我就看到一颗颗蓝莓长在小灌木里,就像一盏盏蓝色的小灯笼。老师宣布可以摘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颗就往嘴里塞,“啊,好酸,牙齿都要酸掉了。”吸取了教训,后来我只选蓝得发紫的那些蓝莓,果然甜了许多。离开的路上,看着我们恋恋不舍,老师笑着说:“下次再来!”我下定决心:“我一定会再来的!

(以上稿件每篇获稿酬20元。)

老记有话说

选一个报道主题 做一支思考的笔

楼时伟(小记者基地特别顾问)

每次带小记者外出采访后,最期待的就是他们的来稿。孩子们别样的视角,充满童趣的文字,常常令我激动不已。读他们的来稿,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这次杭报小记者们采访的目的地是富阳新登的长兰村,是一处让你既享眼福又饱口福的地方。成百上千株桃树硕果累累,但有的桃子为什么要用纸袋包着?蚕宝宝们是如何走完从茧到丝的历程的?还有蓝莓园的山顶上,怎么会有一个大大的蓄水池?看似简单的农产品背后,其实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科学道理和技术含量。这些都需要小记者们在实地细心观察,通过亲身体验,挖掘提炼出报道的主题。

几个点采访下来,内容十分丰富,青蓝小学的何佳悦没有被纷杂的内容搞糊涂,她从蓝莓的营养价值说到它的灌溉系统,最终落笔于蓝莓价值的这个主题;在蓝莓山顶上,现代实验小学的卢思劢同学发现了一只“巨大的碗”,这是装着100吨水的蓄水池,用来灌溉蓝莓,在采访中他了解到,主人还安装了一个遥控浇水系统,他只要用手机“点一点”,蓝莓就能“”到水,不但省时、省力还省钱。卢同学认为,没有学问可是玩不转的。她把报道的主题提升到“啥事都要讲学问”上,非常不错。

小记者们用有趣的文字,丰富的细节,生动地描述了体验的快乐,同时也传递了生活小知识,值得赞赏。如江湉同学写道:走进桃园,这里简直就是蟠桃园么……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孙悟空会为了几个桃子就大闹天宫了。杨宇澄同学也写道:此时,我化身为一只调皮的“猴子”,一个跟斗去找桃子了;周羽涵同学在报道中说:蓝莓中的花青素是一种食用色素,怪不得T恤上染了颜色,洗不干净呢。

这样的好文字、好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当然,我也要给小记者的来稿挑挑刺,有的小记者把桃子包纸袋的其中一个防止害虫啃咬的作用,说成了为防止蚊子叮咬,毛病就出在采访时没听清楚。另外,有几位小记者在写到蓝莓山上的自动灌水系统,只是听主人介绍,并没有去现场观察,因此稿件就缺乏现场感。这些差错和不足以后都应该避免。

小记者们无论是集体外出采风,还是个人自行采访,我的建议是在到达现场后,一定要进入角色,选择好报道角度,动笔前还要提炼报道的主题。要做一支“思考的笔”,这支笔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意义。

长兰村党总支书记王军华在向小记者们介绍桃子的生长过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吴卫平 实习生 张宇洲 记者 张向瑜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