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备勤加全方位查控

29.06.2016  12:24

  长期以来,我国的司法执行工作步履维艰,执行难问题不仅成为法院工作的痼疾,而且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面对执行收案大幅增长、干警长期超负荷工作、执行环境仍不理想等困难,杭州下城法院围绕“保民生、强规范、抓惩戒”工作主线,依靠信息化技术,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优化执行模式,规范执行行为。

  该院2015年执行收案3531件,结案2623件,执行到位8.9亿元,执行款发放平均天数同比下降13.66%,因成绩突出获得了由省高法院颁发的2015年“综合治理执行难先进法院”称号。

  信息技术实现司法公开

  “叮咚”,2016年6月初,下城法院执行员陈伟的手机收到一条特殊的短信:“您承办的(2015)杭下执民字第2741号有一笔进账记录为25000元……请及时查看。

  收到短信后,他进入浙江法院执行案款管理系统,填写出账金额和出账方式,通过一系列网上审批,出账成功的信息再次到达陈伟手机,而银行网上汇款的信息则到达了申请人的手机上。

  从被执行人缴款到申请人足不出户收款,间隔大约15分钟。这得益于下城法院“一人一案一账号”执行款管理系统:每个被执行人通过专属账户,将信息实时、安全地发送到法院执行款专户主账号,并自动对应到案件。

  这是下城法院破解“执行难”的一大措施,除此之外,该院同样利用网络,为执行局干警配备数字移动终端设备,让干警外出执行办案的轨迹全程留痕。而解决“执行法官难找”问题,也可登陆官方微信公众号“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点击右下角“走进下法执行联络站”,实现与执行法官网络即时“一对一”联络。

  全方位查控备勤提高效率

  除了实现政务透明,下城法院还将整合资源、优化执行工作模式放在重要位置,力求解决“执行难”问题。

  2014年以来,该院在现有两级查控系统基础上,摸索适合下城特点的财产查控模式;去年起,轮流抽调三名执行辅助人员组成执行查控组,实行全局案件统一查控模式,避免重复劳动,打破原有“一人一案负责到底”的落后模式,集约执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为完善备勤,该院执行局还建立了24小时备勤制度,成立多个“1+1+1”(1位局领导+1位执行官+1位法警)备勤组,实行轮班备勤制度,并与下城区公安分局就备勤工作达成补充意见:晚20时后,法院查控对象的控制由所辖派出所采取措施控至次日8时,法院在接到区公安分局通知后需在次日8时前办理交接。

  失信黑名单让“老赖”无处可逃

  自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来,下城法院不断拓展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的范围和深度,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力度。

  除了在传统媒体上曝光外,法院还在被执行人经常居住地所在社区和街道张贴公告,在杭州各个要津位置的大屏幕上,不定期滚动播放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及24小时举报电话。

  从去年开始,该院还开展了两次专项执行活动,尤其是在春节前后的专项执行活动中,运用执行款管理系统,实现执行案款一站式发放。执行款项、救助金到位后,承办人立即将款项支付至申请执行人的预留账户,不耽搁农民工返乡,春节前涉民工工资执行款平均发放天数不到2天。

  让制度先行来规范执行

  下城法院不断探索,逐步规范和优化执行职权配置,推动执行权科学运行。为进一步落实“转变执行作风、规范执行行为”的专项活动,该院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度,对重大、疑难、有较大社会影响、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以及大标的资产处置的案件,通过“局长、科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对执行周期长、案件存量多的问题加大解决力度;对外出执行廉政风险进行管控。

  同时加强对执行财产的管理,为解决执行扣押车辆数量多和排除扣押车辆拖曳、停放、保管、交付中存在的问题,该院委托第三方对执行扣押车辆集中保管,并建立车辆布控、扣押内部管理流程,规范扣押程序,防范执行风险的同时,拖、停、保管一条龙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扣押车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