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小品拜大年

16.01.2017  19:34

  

  

  浙江省第十个“服务传承人月”活动

   小戏小品拜大年

  1月12日下午,冬雨初歇、寒风冷冽,浙江省第十个“服务传承人月”活动暨萧山区“文化暖冬行”送文化进基层专场演出,在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航民村文化礼堂精彩上演。舞蹈《古典沸腾》、杭州评词《白蛇传》、传统莲花落《算命》、滑稽魔术《百变》等八个节目闪亮登场,行云流水的舞姿,美不胜收;耳熟能详的唱段,让人回味;诙谐有趣的插科打诨,使台下观众乐不可支,度过了一段轻松、愉悦的时光。

  在非遗展演的同时,省、区、镇三级书法专家、爱好者以及文化志愿者在剧场外挥毫泼墨,为当地群众书写对联,送上新春祝福。守着“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这对墨迹未干对联的航民村村民徐女士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讨个好彩头,希望来年财源广进、大吉大利。

  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胡雁说:“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省文化厅一直高度重视传承人工作,“服务传承人月”就是全省上下联动,在春节前后统一开展的一项活动,从2008年开始,至今正好十年。通过活动开展,营造全社会尊重传承人、支持传承人、服务传承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楼塔细十番协会会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楼正寿接过胡雁送上的鲜花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传承人的关心和爱护,也深感责任重大。“要培养好中青年接班人,让细十番这一非遗项目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壮大,献给广大人民群众。”楼正寿说,楼塔细十番从首届协会成员不到10人已发展到如今的50多人,协会成员老中青结合,协会每周五晚都要进行训练,他们能表演的节目越来越多,演奏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了。

  这之前的1月10日下午,由省非遗保护中心、杭州市拱墅区文广新局联合主办的“小戏小品拜大年”第十个浙江省服务传承人月曲艺专场活动在拱墅区老开心茶馆举行,拱墅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运河非遗传承团代表以及各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参加活动并观看了精彩的曲艺演出。

  据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介绍,活动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春节传统节庆氛围,切实做好第十个浙江省服务传承人月活动,创新服务形式,为传承人搭建共享的展示平台,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省非遗保护中心和拱墅区文广新局向非遗传承人表示了慰问和感谢,并举行了非遗丛书赠书、拱墅区非遗“传承人之家”授牌及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献花仪式。随后,新老曲艺传承人同台献艺,表演了小热昏、杭州摊簧、莲花落、杭州评话、小品等7个节目,既有传统曲目《金陵塔》,也有新编的《没有拆迁的拆迁户》,还有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选送的杭摊《美丽的红马甲》和传统莲花落《百好节诗》,节目内容丰富,是杭州曲艺大集萃;书法传承人现场书写春联,剪纸传承人剪生肖和窗花现场赠送,营造了浓浓的春节氛围,为传承人送上了新春的问候和祝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上,“拱墅区运河非遗传承团”正式成立,老开心茶馆和手工艺活态展示馆被授予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家”牌匾。据了解,拱墅区目前共有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人,此外还有大量活跃在区内的民间艺人,他们热心公益事业,具有文化情怀,比如:武林活拳传承人何子楚每天在拱墅区墅园公园免费传授,带领老百姓习武健身;半山立夏习俗传承人倪爱仁,牵头组建了皋亭文化研究会,甘做文化义工近17年,没拿一分报酬,做好立夏节等半山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微型风筝传承人陈永联和剪纸传承人方建国、郑荣山走进校园、走进社区,每年开展公益培训10多次。

  拱墅区非遗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把大家的力量都凝聚起来,更好地传承、传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组建了‘拱墅区运河非遗传承团’。”拱墅区运河非遗传承团隶属于拱墅区运河文化公益促进会,分民俗表演分队和传统手工艺分队,2支队伍第一批成员分别为20人和43人,共63人。2017年计划开展进校园、进单位、进社区等公益性文化传播和非遗传承活动。2个分队分别设立了传承人之家,建立服务传承人的长效平台,具体负责传承人的联络服务及传承活动的牵头组织,努力使服务传承人工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