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小学教育集团打造适合学生的课程

16.11.2015  15:07
  今年3月底,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到了拓展、融合、实践等关键词。半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思考、调研、总结,对课程设置和实施进行了改革。那么,究竟怎样的课程是好课程呢?德胜小学教育集团给出的答案是“适合学生的课程”。
  本学期,德胜小学教育集团借着课改的东风,开发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式跨学科单元学习课程(以下简称主题式学习),尝试在中高年级开展教学。
  就在上两周,三年级的学生率先体验了为期两周的项目制学习,课程结束后学生还喊着“好不过瘾”。

  一个主题六类实践项目
  5个班被重新组合成6个班
  主题式学习,简单地讲,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跟传统的课堂相比,主题式学习有两个特点,学习内容有较强的延展性和纵深性;学习方式更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实践性。
  德胜小学教育集团的项目制学习,主要针对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的主题都是通过多学科知识整合,学习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由项目组、年级组共同敲定,在整合目标统领下,将知识技能、实践体验等学习内容重新设计。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选择地学习。比如,三年级的主题是“家乡的桥”,孩子们必学的有语文教材中的《赵州桥》和科学中《探究桥的承重》、品德中《杭州的桥与名人》等内容。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拓展性文本阅读和个人自选的菜单式点读,人均阅读量过万,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教材学习体系。
  第一周,三年级组的老师根据前期准备,围绕“家乡的桥”开展多学科教学。这一周的课堂很不一样,融合了长短课、一课多师、一师多课等多种形式,这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比如,语文老师带领同学学习《赵州桥》,随后拓展阅读其它关于桥的文章,当感情达到升华时,音乐老师教唱关于桥的儿歌;科学老师带领同学探索拱桥的构建原理,当感受了拱桥的设计之美时,美术老师介入教学生发挥想象,制作陶泥作品。品德老师带领学生领略名人与桥的故事,综合实践课老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周的安排则让学生最兴奋,因为他们参与了更多的实践,结识了更多小伙伴。三年级组老师在课堂,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和创想,最终年级组收集了学生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总结合成了六大子项目,并最终推出了半日活动。六大子项目分别为“研究钱江一桥”“研究桥与生活”“研究西湖上的桥”“研究现代的桥”“研究家乡的桥”“研究桥的构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主选择。通过选组、分组、调配等环节,最终,三年级原先5个班的学生,被重新组合成6个班。

  痛并快乐着 单科老师转变成全科老师
  主题式学习,从课堂模式上看,学生自主学习的多了,老师教课授课的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多了,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少了。然而,这并不代表老师们所做的事情就轻松了。谈起这次课改,记者采访过的老师一致诚恳地认为“痛并快乐”着。
  痛,是因为老师需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如何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转变成有效的探讨式教学。为了适应这个转变,老师需要主动地将自己从一个单科老师,转变成全科老师或者是学科教研员。这就需要老师花足够多的时间整合、对比教材;思考规律、探讨结合点。
  毋庸置疑,在主题式学习推出的整个过程中,老师们感受到了课改带来的成长和蜕变,他们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他们打破了过去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形式,转而形成年级组研讨的集体备课。这种变革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教学观从学科本位向儿童本位转变。研讨中,老师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这个内容很适合三年级孩子”或“某某孩子学得……”。
  语文老师韩老师在实践活动中,负责“研究现代的桥”,“前期我们做过调查、采访,有不少学生都提到上塘高架大关下道口拥堵。”韩老师平时并不开车,对学生所提问题不太了解,所以她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跟学生一起探讨原因、研究对策。现在的她,对这个下道口的高架分流、车流走向已经非常清楚了。“我自己也在学习,长了了不少知识,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长俞秀红一直关注着三年级组的主题式学习,针对韩老师执教的项目,俞校长正策划着联系交警大队,希望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对于这次课改,其实一开始我内心期望着老师们能够慢慢被卷入进来,不过我发现老师们对课改的热情和行动能力出乎我的意料。”俞秀红很感动,因为她感受到整个团队因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她常常会看到或听到,年级组的老师利用课间,自主围在一起讨论某个细节。有时候都快下午六点了,她竟然还看到一些老师留校在讨论。执教“研究西湖上的桥”的雷老师,因为要带学生去西湖边做实践活动,为了保障安全,她跟学校老师去西湖边多次踩点。

  原本默默无闻的孩子突然发光了 害羞内秀的孩子变得落落大方
  在这场课程改革中,收益最大的就是学生。
  科学老师李梦雅常常被学生拦住问“我们什么时候再上实践课呀”,班主任老师楼晓雯粗略做过统计,发现全班95%以上的都非常期待这类课。
  301班有个小男生,平时喜欢动手实践,但就是不喜欢读书写字,他在班里属于“不爱发声”的类型。主题式学习推出后,班主任老师楼晓雯推荐他去科学老师李梦雅牵头的”研究桥的构造”,因为那样的课堂上常常会涉及动手实践的科学实验。
  “平桥和拱桥的承重能力,哪个强?六年级科学课正好有一篇《拱形》,如果光说理论,学生们不一定能理解。但我们可以用事实说话。”李梦雅在课堂上,教学生一起做可对比的实验,301班这名男生因为喜欢动手实践,瞬间成为课堂的主角。后来,男孩的妈妈偷偷告诉老师,现在儿子学习其他学科的劲头也很足了。
  三年级班主任雷老师班上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平时属于内秀害羞类型。他参加了雷老师牵头的“研究西湖上的桥”,在出发去西湖之前几日,老师交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用英文为外国游客做导游。“其实我也有意这么安排的,一是想锻炼孩子的胆量,二是孩子的父母是做外贸的,英文不错,可以直接指导口语。”结果5天时间,这个男生基本掌握了一些英文口语知识。在西湖边,雷老师默默关注着这个男生,她发现男生刚开始还有些害羞、含蓄,但经过一次两次的“试水”后,逐渐放开了胆子。上周,正好有一批加拿大朋友来到德胜小学教育集团交流,雷老师又找到这个男生。“当我问‘你可以吗’,这个学生很自信说‘我可以的’。从这个回答,我看到他有变化了。以我对他的了解,以前的他一定会说,那我试试吧。
  在德胜小学教育集团的校园内,像这样悄悄发生变化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