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苦练肌肉 结果肌肉差点“溶解”

24.06.2016  10:23

    时间倒回端午节前,杭州市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华铭在病房时突然接到同事电话:“来帮我看看朋友,肝功能指标很高。”李华铭以为是普通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但没想到的是,患者哪是什么消化系统疾病,而是运动过度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李华铭提醒,近几年来运动致命的事件也屡有发生,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指的是科学的运动。体育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

    加大运动负荷只为练出肌肉

    同事口中的朋友,是位31岁的年轻小伙子,个头颇为壮实。平时也会去健身房锻炼,锻炼的量较为适中。而对男士来说,一身线条漂亮的肌肉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端午假期前一个周末,小伙子去健身房锻炼时,专门选择了锻炼肌肉的项目。

    躺在平凳上,双手向上推举杠铃。自觉锻炼效果良好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负荷量已经大大超出他平时的锻炼负荷,并且时间也比以往要长。不过第二天,小伙子就出现了后遗症。

    “总感觉自己腰背部酸痛,上厕所时发现小便颜色有点像是稀释的酱油颜色,所以马上去医院检查。”小伙子说,医院B超提示左肾有积水,尿液比重低,隐血有三个+号。隔天拿到血液生化检查报告,上面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指数都比较高,还以为是肝功能的问题,所以经人介绍,找到了市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华铭。

    李华铭却告诉他,问题并非肝功能,而是另一项指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心肌、脑组织和平滑肌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其值和性别、年龄、生理状态等关系较大。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剧烈运动等会造成肌酸激酶偏高。

    正常情况下,肌酸激酶指标的正常范围仅仅为38-174U/L!而小伙子的指标为118280U/L,是正常值的632倍!小伙子最后确诊为锻炼过度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幸运的是,由于及时就医,加上小伙子自身身体底子不错,在入院后给予大量补液、碱化尿液以及休息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肌酸激酶进行性下降。前天,小伙子痊愈出院,自此之后,他是不敢再随意增加自己的锻炼强度了。

    运动后出现“酱油尿”要及时就医检查

    人类肌肉分三种,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其中骨骼肌和心肌都有横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溶解、破坏,肌红蛋白(Mb)等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引起的生化紊乱及脏器功能损伤的综合征。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药物、过量运动、中毒、代谢、感染、环境温度的急骤变化等。

    这种病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肌痛、肢体无力、茶色尿,常并发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时危及生命。据其他媒体报道,患者中有10%~50%发生急性肾衰竭,并导致不小比例的患者死亡。因为破损的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释放入血液的肌红蛋白极易堵塞肾小管,最终会导致肾损伤和肾衰竭,故引发生命危险。

    “像这位患者这么高的肌酸激酶指数,多见于严重创伤,如因地震而受到长期压迫所致。平时遇到的患者大多为指数升到1万多、2万多的。”李华铭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可避免的。就锻炼而言,只有局部的超强强度、过度训练才会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

    事实上,对于经常运动的朋友来说,由于有相当程度的肌肉适应性,横纹肌溶解这类问题基本不会遇到。即使是没有什么运动经验的朋友们,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横纹肌溶解问题。

    李华铭说,近几年来运动致命的事件也屡有发生,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指的是科学的运动。体育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在高热高湿的情况下进行大强度运动,及时散热,多喝水。一旦运动后肌肉酸痛严重,出现疲软无力的状况,就要马上停下来休息,同时大量饮水。如果肌肉酸痛情况加重,甚至出现“酱油尿”、少尿、无尿之类的情况,就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症,请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