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不再建封闭式小区 已建成的小区和单位大院也要逐步打开

23.02.2016  08:56

2月21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一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确定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若干意见》约八千字,由九部分组成,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其中有一条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有人称赞此为社会的进步,有人则表示,开放小区,拆掉这堵围墙,在我国还任重道远。

意见》明确,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封闭小区是农耕文明的理念,都要圈起来。一个个楼盘都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彼此不关联,公共服务设施不共享。但现代城市应该是开放的,以公共服务、公共空间作为特征。“为什么女孩子现在越来越缺少逛街的地方?到新区、开发区去,有地方逛吗?”杨保军解释,这是因为现有的城市建造模式扼杀了街道的魅力和活力。

执行层面,杨保军介绍,只要规定的土地出让面积,比如不许超过4万平米。“如果开发商想开发大一点,可以,你买两块,但中间部分是公共的。”杨保军进一步解释,缩小出让面积的另一个好处是,不同开发商盖的房子肯定不一样,多样性、丰富性就出来了。

而对于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意见》也提出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杨保军介绍,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第一步让行人穿过去,接下来是自行车,管理也要跟上,“现在物业管大门,未来是管大楼。每栋楼安全了,街道自然就可以开放了”。

杨保军认为,这样一来,道路利用率高了,临街的店面就多了,诸如咖啡馆、餐馆、茶室、书店等店面,由此改变城市的形态和功能。

然而,较多网友认为此意见的落实任重道远。社会秩序,人身财产安全,业主权益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世邦魏理仕杭州分公司董事总经理马英枢认为,打开围墙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加路网密度。如果加宽内部道路,则需调整各项指标,土地价格将产生影响。其次,安全、噪音、物管、土地归属、维护保养、业主权利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还要兼顾项目情况不同,几乎没有实施的可能性。解决一个问题却带来了更多问题,方案值得商榷。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刘恋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