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寻年味 千年民俗文化增添楼塔新魅力

13.01.2020  14:54

  这几天,负责筹办仙岩楼氏“报添丁”仪式的萧山区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楼士青格外忙碌。这不,坐下不久,手机里又跳出新信息,”我孙子中文姓名楼睿诚,公历2019年7月17日生。我儿子住址美国阿拉巴马州奥本大学教授。”这是家住南京的楼氏族人楼加兴的信息。

  在12日举行的楼塔年俗文化节上年“嗣”活动--仙岩楼氏报添丁仪式中,有95名仙岩楼氏男女新丁登记入籍,在现场,20多名新丁身着明代服饰,接受了已传承三百余年的楼氏家训教育。楼士青说:“树高千尺不忘根,年俗“报添丁”入家谱活动,影响很大的。”

  千年民俗文化引导乡村凝聚力

  古镇新面貌推动古镇旅游发展

  千年楼塔,自古风雅,因清水而美,因文化而名。

  1月12日—2月8日,楼塔第二届年俗文化节如约而至。整个年俗文化节将贯穿年“味”、年“辞”等13个年俗文化活动。文化节活动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文明生活,催生了当地美丽城镇发展,更让游客看到了这座千年古镇中焕发出的新生机。

  “民俗好似一个符号,打开了大家记忆中的闸门,楼塔的年俗文化节,就是把这些虽众人熟悉、但养在深闺的楼塔特产、楼塔民俗、楼塔文化,集中展示在大家面前。”楼塔镇党委书记夏利明表示,今年年俗文化节意味着一个新开始。楼塔镇不仅成功入驻美术培训学校等文创机构,还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和游客接待水平,开发生态环境资源和千年古镇资源,助推楼塔镇打响集中医康养、文化创意、山乡度假于一体的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品牌。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十番”、浙江省篮球之乡、浙江省民俗文化村、浙江省书法村、杭州市历史文化村、杭州书法名镇……一串闪闪发光的文化金名片,让楼塔人有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走在老街弄堂里,黄铜门锁、雕梁画栋,这些明清时期遗留的痕迹随处可见,就连保留的一些鹅卵石路,也都是百年以上的。老街两旁,具有古韵特色的商铺,杭派民居和美院设计的造景相映成趣,欢燕楼塔的Logo遍布巷角,古朴与现代并存的古镇新外貌,让楼塔人有了文化传承的自豪。

  “这个地方我住了70多年,老、破、旧、脏,年轻人几乎都搬出去了,很多人家都只剩下老人还住在这里。”80岁的楼塔老人楼四海,日常吃完饭后都喜欢去古镇周边转转。“古镇里,上街下街、横街直街还有三个祠堂,处处都有故事。”

  楼四海说,他没想到,古镇还有大变样的一天,镇口的河水变清了、蜘蛛网般的电线不见了、家前屋后干净了、石板路铺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老房子还是老房子,但是环境变了,似乎又回到了儿时。

  “古镇美了,变年轻了,也有活力了。”楼四海家已经三世同堂,孩子们回家来,都惊叹古镇的变化。在民俗文化节上,楼四海还乐意还把珍藏多年楼塔龙灯胜会的旗子挂在门口,向大家讲解和古镇有关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

  楼塔故事、楼塔人物、楼塔文化在楼塔人心中历久弥新,和楼塔推进文化兴盛,打响千年古镇文化品牌的魄力和决心分不开关系。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楼塔把1123年的历史文化、人物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并对百年古建筑进行修缮。2018年11月,楼曼文纪念馆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2月成为杭州红色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同月,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在古镇正式开馆,为萧山再添一处文化新地标;11月,由老宅修缮而建的楼英纪念馆正式开馆。

  提升景区创建,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后,楼塔还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和游客接待水平。

  2019年,楼塔镇为景区配套的游客接待中心、城市书房、2个停车场等建设改造项目已投入使用。同年,古镇进一步完善了标识系统。比如,游客接待中心开通了游客服务热线,游客预约登记后,讲解员可以免费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指引等志愿服务;又比如,楼塔至杭州火车东站定制公交专线已于3月正式运营。美食方面,楼塔举办了首届楼塔十碗头厨神争霸赛,评选楼塔“十碗头”,让每一位游客在楼塔吃出家的味道。

  “文化是小镇的灵魂,我们一定要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古镇资源‘活’起来。”夏利明表示,在去年基础上,楼塔今后将进一步用文化凝聚楼塔人心、砥砺楼塔精神、温暖楼塔古镇,打造一座古韵与现代交融、美丽与文明兼具、情怀与乡愁并重的“萧山新南邑、古韵清水镇”。

  2019年,楼塔古镇已接待游客30万人次。除了千年文化底蕴,古镇旅游业的兴起,和地理优势分不开关系。

  “‘杭州二绕’在萧山区的唯一出入口设在楼塔,这让楼塔真正成了‘杭州的南大门’,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夏利明表示,“随着杭州绕城西复线、G235国道楼塔段、区级骨干林道、四好农村公路、仙岩山百药山游步道建设等重大配套项目的建设完成,楼塔‘崛起’将指日可待。”

  生态农业打响楼塔品牌

  年货一条街开启生态经济振兴新模式

  “白露秋分,番薯生筋;白露霜降,番薯生糖”。1月12日上午10点,楼塔千米横街上,香番薯、番薯片、番薯干等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不少从各地赶来的市民游客。

  “高山番薯7元一斤!”“土鸡蛋70元一箱!”过年了,除了闻名的楼塔高山番薯,餐桌上少不了的年货,销售情况也格外好。当然还有各类地方特色的炒货。“番薯干、番薯片都是50元一斤,笋丝干300元一斤。”洲口桥头的“遇见楼塔的故事”和横街的“印象楼塔”两家特产商店,摊位上都是本地特产,还有冬笋干、菜头、萝卜干土鸡蛋、竹编工艺品等。

  “我是种番薯、吃番薯长大的。”母岭自然村的楼塔香番薯基地负责人楼云然的番薯基地位于大同一村,该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了25亩,除此之外,楼云然还有多处种植基地,总面积达到了110亩。今年,他种植的番薯已经有11个新品种,包括心香,广八七等。

  “今年番薯价格和去年持平,但销售的路子更多了。”说起今年番薯的销售量,楼云然笑得合不拢嘴。

  和楼云然一样有信心的,还有楼塔镇的其他农民。今年,楼塔对高山番薯、时笋、糕点、香干菜等原生态的特色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内容上,不断提升楼塔山货品质;形式上,既成立楼塔镇农产品网上电子销售平台,让楼塔农民进驻淘宝等平台;又在镇上开设多个实体店,为游客面对面服务,让楼塔山货真正“走出去”,打响楼塔品牌。

  山货节摊位上,记者就看到,没尝够香番薯的游客,直接打开微信“扫一扫”,和商铺老板加个好友,“刷刷刷”转了几个红包过去。“我已经和老板说好了,要6斤番薯干,寄到宁波老家那边去。”

  除了高山番薯、冬笋等农产品,铁皮石斛等中药材,更是广大楼塔农民喜爱。

  2019年,楼塔镇积极引导和助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贴农扶农政策。现在,楼塔镇拥有多个中药材基地,现种植铁皮石斛150亩、黄精330亩,此外,加大中医药和文创类的扶持力度,建设楼英纪念馆,推广楼英中医药文化品牌,为产业发展营造氛围。此外,楼家塔村在铁皮石斛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还计划依托水库资源开发农家乐项目。游客三两结伴,采摘铁皮石斛、喝石斛花茶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在楼塔镇将随处可见。

  文创产业提升小镇内核

  新的产业正在楼塔蓬勃发展

  2018年,楼塔镇与中国美院城乡统筹综合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相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文创产业在这里逐渐集聚。同年,万松岭画室和万松岭精品观光园已正式落户楼塔,白墙、言志等画室装修全面启动,7月全面启动招生。11月,画院楼塔艺术中心正式开馆。这也标志着楼塔镇“文化+”发展战略的正式启动。

  一年多过去,楼塔以古镇为核心,围绕风情特色街、楼曼文纪念馆和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着力打造历史精品区,使千年古镇转型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创小镇。产业发展成果令人惊喜:4家美术培训学校和新招引的2家书法培训学校已入驻楼塔,13万平方米的楼塔文创园“燕归里”正在申报推进中。截止发稿前,6家艺术培训学校已顺利运营,预计年招生总规模超过2500人。

  2019年,楼塔还与中国美院达成协议,引入美创空间项目,作为文创产业的孵化器,为美院毕业生到这里创业提供平台,并提供政策支持。

  对于楼塔产业而言,这些艺术机构的到来,让小镇近9万平方米的空置房子“活”起来了。新产业的加入还改变了原有的业态,提升了产业的层次和文化内涵,带动了民宿、餐饮等其他产业的发展,租赁市场、就业市场都变得更为广阔,楼塔的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这是楼塔实施“文化+环境+产业”战略带来的切实利好。

  楼塔利用自身的生态和文化优势,全力引入文创机构,打造文创新高地,助推乡村振兴。以文创产业为代表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年轻业态成为楼塔的新宠,发展文创产业,正是符合楼塔实际、具有楼塔鲜明特色、实现楼塔新一轮发展的一条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