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洋创客”系列报道(一)

16.11.2015  19:28

   编者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合作交流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也在悄然拓展着我们开放的视野。浙江在线记者于近期专访了多位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聆听这些“洋创客”对创新创业的独到见解。他们来自五洲四海,从业领域各不相同,但无不在这片全球最具发展希望的热土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也让他们对中国创新发展的未来有了更多观察与认知。

瑞典光电专家福岭君博士

   浙江在线杭州11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编辑/马丽红) 记者第一次见到瑞典光电专家福岭君(Erik Forsberg)博士的时候,他刚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办了婚礼,与一位浙江姑娘喜结良缘。同时,他还获得了浙江省政府为表彰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的“西湖友谊奖”,用中国话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多年在华工作的福岭君已经把家安在了这里,他说,与山水相伴的杭州是他在中国见过最美的城市,也让他容易想起远在北欧的故乡。

  在杭城研究与创业的经历让福岭君被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创新氛围所吸引,也让他渴望为这里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现在,这位来自诺贝尔奖故乡的“洋博士”即将把创业教育带进中国高等学府的课堂。

   科研合作:邂逅一个叫“Hangzhou”的城市

  福岭君与中国的情缘始于2003年,他在瑞典任教的高校和浙江大学合作建立光电研究中心,他也受邀来杭州参与研究中心的筹建。在此之前,福岭君几乎不了解中国,不会说汉语,甚至没有听说过杭州这个城市。但满怀对异国好奇的他接受了这项任务,并于2004年初来到了杭州。

  “当时中国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世界顶尖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际化程度也不如现在。”福岭君说,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浙江大学不仅在中国的相关研究领域内已经达到最高水平,在全世界范围也处于领先地位。

  原本福岭君只计划在中国工作一年,但后来却在中国的研究中心工作了四五年。在这期间,他深刻感受到了这个迅速发展的国家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中瑞两国院校开展了大量成功的联合研究项目,合作开展博士生教育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并还吸引了其他瑞典院校加入合作,瑞典国王曾也来到杭州参加研究合作项目的庆典活动。

  由于在中国愉快的工作经历,当浙大网新集团再度邀请福岭君来华工作时,他欣然接受了邀请,随后成功引进4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促成超过30家中瑞企业开展战略技术合作。2014年,福岭君本人也入选浙江省“外专千人计划”,并于今年荣获“西湖友谊奖”。

  “我喜欢在不同领域进行尝试。”福岭君通过项目和平台协助浙大网新集团和浙江大学的创业创新发展,他既有着一个科研人员的身份,同时也服务于企业的业务拓展。如今,他希望以自己的丰富经历为中国学子传授创业创新的思维理念。

   创业教育:激发更多中国学子创业的激情

  除了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之外,原本从事光电学研究的福岭君即将在浙江大学开设一门关于创业的课程,并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在校学生。

  “中欧教育模式存在着巨大差异,他们从小从中国长大,中国教育的深刻影响在他们的思想当中已经根深蒂固,但我希望能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不同的思考能力。”福岭君告诉记者,他将首先从大量的创业案例着手,然后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未来做一些有创造精神的事情。他说,中国学生应该学会不断深化地思考问题,不停地提出问题,这也是Google等创新型企业共同的经验。

  在福岭君看来,激发更多中国学子创业的激情,给予他们有益的理论经验,可以推动社会的繁荣。“学生毕业后可以不必只是去找工作,而是为自己创造工作机会,这是一项对社会、个人以及高校本身的发展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福岭君希望让中国学生明白,创业并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更加深刻地理解自我内心的需要,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

  福岭君说,由于他本人在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工作,他的经验也可以成为一种无形资源,而浙江大学与国际机构的大量合作甚至能够直接为学子提供创业的平台。

  “当今天中国已经有了很多创新的成功案例,阿里巴巴、微信都是非常优秀的例子,丝毫不比国外的同类产品逊色。”福岭君之所以选择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与他对中国创新发展的期待不无关系。

   蓝图展望:期待浙江成为世界创新的前沿

  福岭君告诉记者,中国近几年经济社会全方位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而浙江的发展就和创业创新文化的培育密不可分。“新一轮的创新浪潮已经启动,而浙江、杭州就处在这一浪潮的前沿,浙商的精神传统、强有力的高校支持、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已有的经济发展基础,让我深信浙江将成为影响世界的创新之地。”

  “中国市场广阔同时充满机遇,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很多海外机构都渴望与中国扩大合作,实现共赢。”福岭君说,国际合作可以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共同的利益追求和思想理念能够把不同国家的人们联系起来。

  “国际合作不仅能够引入创新理念和创业机遇,也让很多中国人了解外国人的做事方法和思想,事实上也能够增加文化的交流。不仅仅中国可以向欧洲学习,欧洲也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学习到很多东西。”福岭君认为,中国拥有大量优秀的工程师,更应该进一步主动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福岭君特别指出,技术的引进固然重要,但是理念、思想和文化的沟通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忘记自我。“中国始终是中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社会模式,应该在发展过程保持自我,吸取其他国家的优秀成果,内化到中国的土壤中。”

  福岭君还建议,中国的各级政府可以为创业者提供类似“种子资金”的创业支持,并扩大创业者群体的之间的交流。“当然,最根本的是,中国的教育需要让孩子们从小更加富有创造性,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