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竹乡艺人赛场传非遗

23.03.2015  13:23

竹编 

参赛者正在制作鸡笼 

竹帽 

捕鸟翻笼、鸟笼

  两节毛竹,经过竹编竹雕工匠的巧手,竟能叫出5万元的高价,你信么?
  3月22日,富阳区首届“上官杯”竹编竹雕大赛中一件作品——“竹帽”,就传出了这样的“佳话”。这顶竹帽,确由两节毛竹制成,上半节为帽身,上有“牡丹图”浮雕;下半节毛竹被劈成一根根细竹条,编织成帽檐,实现了竹编艺术与竹雕艺术的完美结合,制作这件作品的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陈志坚说,这花了他几个月时间呢。
  不过,这顶“竹帽”还仅仅拿了大赛第二名,上官乡今年67岁的陈乃平设计制作的捕鸟翻笼,更以其制作精良、机关暗藏而拔得头筹,此外编入了“”字、蝴蝶和88枚铜钱的竹编工艺品也斩获了第三名,民间手工艺人独特的匠心和巧手让人赞叹连连。
  据了解,富阳拥有竹林面积50万亩,其中毛竹面积43.6万亩,毛竹立竹量6900万株,毛竹林面积和立竹量均居杭州地区首位、浙江省第三位。据《富阳县志》记载:“利用竹材不断向纵深加工,以提高经济利用价值,为富阳一大传统特色。篾席、竹篮、竹篓、竹笼、竹筛、谷箩、笠帽、畚箕、晒簟、蚕匾等,为传统篾工产品,竹区农民赖此维持生计。”而同样精彩的竹雕技艺,则以刀为工具,以竹为载体,将书、画、诗、文、印诸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子新的生命,作品有淡淡的书卷气和金石味,风雅绝俗。
  上世纪70年代,富阳竹编一度打入国际市场,产品由实用品向工艺品方向发展。但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竹编业衰落。如今,这些老一辈薪火相传的行当,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记忆。记者注意到,参加此次比赛的手艺人,大多已上了年纪。上官乡党委书记朱经国说,即便是“毛竹之乡”的上官,也难以收集齐全种类繁多的竹制品。
  举办首届“上官杯”竹编竹雕大赛,就是为了充分挖掘竹编、竹雕等与竹有关的技艺,保护和传承好非遗技艺。同时,通过赛事营造氛围,进一步盘活竹资源,拉长竹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竹农及竹工艺人的收入。记者了解到,上官乡打算在剡溪村文化礼堂开辟竹制品陈列馆,收藏、展陈竹制老物件和竹编竹雕作品,同时以图文形式介绍民间手艺人竹制品制作流程,以更好地展示竹乡内涵和风貌,留住乡村记忆。(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