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清廉指数”促农村党风廉政

03.11.2014  10:28

  金秋晌午,富阳市常安镇横槎村新建的村级“三务公开”宣传栏前,村民何才得正在浏览其中的财务信息。2011年起,政府连续五年、每年拨给村里500万元作为中心村的扶持款,如何用好这笔钱成为当前村民最关心的问题。

  何才得告诉记者,以前的公示设施十分落后,遇上刮风下雨,贴上去的纸张不是被风吹走、就是模糊不清,无论村务、党务、财务都不够公开、透明。“现在,白纸黑字放进玻璃栏,并且时常更新,方便我们随时查看,对村里的情况才更有数!”他说。

  实施“三务”公开,加强群众对“三务”的监督,这样的规定富阳早已有之。而横槎村为何直到最近才落到实处?

  “一开始没这个意识,觉得公开不公开就是个形式,村‘两委’只要把具体的事情做好就无愧于心……”面对记者的疑问,横槎村党委书记兼村长何建强面露尴尬。他说,若不是两次扣分都是因为公示栏硬件不过关,而且分数越扣越多,村里也不会引起重视,赶紧把这件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何建强口中的“分数”,就是富阳市纪委从今年3月推出的《村级“清廉指数”考核办法》。《办法》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分成廉洁班子建设、廉洁村务建设、廉洁工程建设、廉洁文化建设4大类共8个具体指标,以全市范围内的276个行政村作为考核对象,由各乡镇街道成立考核机构,并在纪(工)委统一组织协调下开展测评。“指数”满分为100分,每季度测评一次,并且在上一季度的基础上实行累计扣分,到第二年再从100分起评。

  记者在评分表上看到,每个具体指标下都有着细致的评分标准,达不到要求该如何扣分也一目了然。例如,廉洁村务建设中的“‘三务’公开”一栏中写明:“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完整的,每次扣0.5分。”今年4月30日,横槎村因此被扣0.5分,而到了7月31日,仅这一项的被扣分数就是4分,再加上因“三资管理”违规处置而扣除的2分,横槎村的总分从第一季度的97分一下子跌到了91分。

  “第一季度测评时,我们按最基础的标准予以扣分警示,而第二季度发现村里仍没有改进,便采取了从重扣分的原则。”富阳市常安镇人民政府纪委副书记蒋华君这样说道。据她介绍,“清廉指数”为90分及以上的为A类,80分到89分为B类,80分以下为C类,“第四季度考核为C类或者排名末位的,当年不能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同时还要影响村干部的年终奖金。”

  “眼看‘指数’到了B类边缘,村里淡定不起来了,”何建强这样说道。不仅如此,随着考核结果在各乡镇街道的通报及公示,村里一把手碰头时难免相互比较,“脸面上也挂不住”。于是,村“两委”在第二季度测评结果出炉后马上针对扣分项目召开会议,及时施行了整改措施。在10月底刚结束的第三季度测评中,横槎村由于制度规范、落实到位,一分未扣,在全镇16个行政村中排名第7,比第一季度时上升了4个名次。

  “村干部办事不能闷在罐子里,而有义务让百姓知晓,做到内容公开、程序公正,这也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的具体表现之一。”富阳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据介绍,富阳市从2006年起开始打造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四廉工程”,以往多注重对先进村的评选与表彰,而对于更多落实不到位的“后进村”则缺乏监督和鞭策。作为对“四廉工程”的深化,“清廉指数”考核办法将来自富阳市委及其不同部门的相关规定予以汇总,制定出更具操作性的评分规则,更有利于促进廉政制度的贯彻落实。

  统计显示,自“清廉指数”考核以来,在全市各行政村举行的“村级事务开放日”活动中,村民对村干部的测评满意度平均达98%,比以往上升了2到3个百分点。{记者 王庆丽 实习生 罗英 通讯员 富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