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是否进入去泡沫时段

22.01.2017  02:41

近期有关新股加速的言论,最终官方一锤定音:常态化。另一篇新华社文章,则分析了大股东野蛮减持和天量再融资对市场的伤害。

当年浙江世宝仅融资2000多万,现在总市值80亿。人们真正担心的并不是初期融资额度,没兴趣讨论这个。而是现在天量上市的品种,代表在未来将可能新增更多的野蛮套现和再融资抽血。正因为初始融资额满足不了,再融资计划是必然的。这让新股加速发行,看起来更像要赶在某个时点之前,抢一张门票。

注册制是资本市场未来的推行计划,尽管目前未再提,不代表市场已经遗忘。当供求关系导致的稀缺性不再,相对高市盈率品种的估值被降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虚构一下,整个流程可以这样模拟:

加速新股发行——吹风强调这是常态化——敏感者意识到,这可能是监管层终于开始正式捅创业板为代表的泡沫的开始——很快会有人说只进不出是大弊——顺应市场呼声加快退市制度的实施——人们担心踩到黑天鹅开始批量逃离创业板——资金求安全进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股——创业板阴跌、反弹、阴跌——创业板终于跌不动,泡沫基本出清——注册制推出时机彻底成熟。

这个时候,人们担心的所有利空,已经在正式推出这个制度前,全部提前实现了。例如新股巨量发行、中小市值票泡沫破灭、壳资源价值大跌、规则性退市成为常态。这跟2001年2200点时期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对比2005年1000点时期再推出股改计划的巨大差别一样。既然大家都害怕注册制带来的打击,不如一开始就做注册制可以做的事情,但不提注册制这个名词。

诸君应该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这么对新股加速发行感到不安了吧。这是去泡沫的一个极为显著前兆。都知道创业板有泡沫,但估值这个东西,如同一瓶水,在超市2元,放酒店10元,沙漠可能无价。现在的创业板和中小市值品种,正在准备大开超市,市场会因此预期中小市值品种,将从之前的酒店价,向着超市价回归。至于以后再值回酒店价,乃至更高价,那已经是另一场牛市的计划。

创业板都盯着乐视网,一家上市公司怎么可以承担起如此大的托付?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乐视网带着利好复牌,在基金维稳不卖的前提下,抛压沉重;赢时胜两年业绩年年翻倍,带着10转30股的“利好”复牌,结果是两个跌停。是谁在如此恐惧的、不计代价的利用个股的利好反手出货?我想,或许是城里人对创业板未来可能出现系统性去泡沫大风险的强烈担忧的映射吧。

要扭转市场的预期,谈何容易。市场不是只有50家股票,市场现在是超过3000家股票。漂亮50粉饰不了结局。如果注册制的那一刀终究不可避免,从大局出发,建议诸君顺势而为,尊重大局,尊重规则。祝2017年好运!本报特约评论员 小浪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