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抱怨郭沫若的批评,都文绉绉的

24.05.2017  18:17

  昨天,“字响调圆——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展”,在杭州西湖边的浙江美术馆开幕。

  三楼的两个展厅,展出了80余件手札,落款均是文化名流:叶恭绰、陈寅恪、马一浮、郭沫若、周作人、俞平伯、黄宾虹、沈尹默、钱锺书、徐悲鸿、夏承焘、丰子恺……

  这些信件,是写给同一个人的。

  收信人是谁?大部分信的开头,他们称他为“榆生兄”。

  龙榆生(1902~1966),出生于江西万载,是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他与夏承焘、唐圭璋、詹安泰并称“民国四大词人”,其主编的《词学季刊》,编著的《风雨龙吟室词》、《唐宋词格律》等,在学界有着广泛影响。

  展览上,其所藏的80余封书信,在手札往还中,体现着当时文人自在交往的一面:郭沫若同他讨论现代诗;马一浮患白内障,称自己近作为“瞎写”;陈寅恪身为史学家却向他抱怨“家中无书”。

  这些近代文人的“聊天记录”很有意思。

  龙榆生,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1934年发表的《研究词学之商榷》一文,正式界定了词学内涵,并提出词学研究的八个方面。

  展览中,有一封来自郭沫若的信,内容相当直白,批评龙榆生写诗“缺乏新意”。

  郭沫若写道:“尊诗火候深刻,但读后却乏清新感。恐不免仍为旧式格调所囿尔。”意思是龙榆生写的太保守,应该多写些“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这般新颖的现代诗。

  实际上,龙榆生和郭沫若确实有过一场论战,作为传统文人,龙榆生的诗,恪守古法,非常讲究音律、词韵、声调等。

  和龙榆生在“同一个频道”的,是马一浮,他们常谈论古典文学。杭州人对于这位住在西湖边蒋庄的近代大儒一定不陌生。

  还有一份沙孟海的信值得一说。这份信写于上世纪50年代,沙孟海在信中总不忘提及同住杭州的马老近况。

  这封信以钢笔写就,信纸早已泛黄,墨色也淡了很多。

  在聊完工作以后,沙孟海提到马老“他患白内障,不能看书……现在只能写大字,自署‘蠲(音juān)叟暝出’。”“蠲叟暝出”,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瞎写的”。

  这种生活中的自在与生动,在这些名人们的作品中其实不易看到,这也正是手札的魅力所在。

  而手札的内容涉及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诗词等等,每封都在侃侃而谈,每封都是真才实学。在今天看来,这些人是如此的“全才”,实际上,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综合素养。

  这些书信只是龙榆生所藏书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资料还在解读。

  东升汇龙榆生研究室负责人说:“龙榆生所藏书信,就像是密码,一句话,几个字,背后反映的是时代变迁。“展览将于5月30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