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半年38家私募玩“失联” 私募基金成非法集资重灾区

30.04.2016  09:24

自2015年下半年刮起的私募监管风暴,正愈演愈烈。昨日,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季度涉非法集资备案登记私募基金规模5.7亿,投资者1700多人。私募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大,缺乏长期投资者。有些私募从业人员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最突出的问题是非法集资的风险。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第五批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至此,被公示失联(异常)的私募机构已增至38家,而与此同时,中国基金业协会连续发布四项私募基金管理办法。随着“五一”大限的到来,近几年来“野蛮生长”而大规模滋生的“空壳”私募将被撤销资格。

私募基金行业暴露诸多问题

非法集资问题最突出

昨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主任陈自强通报了私募基金的情况。他表示,截至4月26日,已经登记的私募管理人有2.58万家,运作产品2.8万只,其中,机构数量多、增数快,但质量不高,100亿以上管理规模的94家,50亿以上的有216家,20亿以上是538家。2万多家私募管理人有产品的是8500家,平均规模是6.7亿元。

陈自强指出,私募基金正式纳入监管已有两年多。目前的市场情况是机构数量多,增速快,但整体实力不强。同时,地域发展不平衡。个人投资者占50%以上。

陈自强还表示,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四方面,一是私募基金变相公募,向不特定对象公开推介,变相降低投资者门槛等;二是管理示范违规运作,部分私募将自有财产与基金财产混同,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还存在操纵市场等问题;三是登记备案信息失真,部分私募机构长期失联,逃避监管;四是跑路事件时有发生,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非法集资的风险。

陈自强透露,下一步将在私募基金监管方面有重点工作安排。一是尽快推动私募基金条例,增加对各类私募基金的监管手段和措施;二是尽快修订并发布私募办法,明确监管边界;三是制定出台私募基金信息统计的风险监测体系;四是加强对私募基金的事中事后监管;五是督促基金业协会完善相关自律规则;六是配合地方政府开展非法集资的风险排查;七是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

第五批失联私募名单出炉

徐翔旗下泽熙在列

继此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四批失联私募名单之后,4月18日第五批失联私募名单出炉,有17家公司上榜。记者注意到,在这份17家私募的大名单当中,多家明星公司上榜,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莫过于曾经的私募一哥徐翔旗下的泽熙投资,另外还包括早在去年年底就出现了兑付风波的金赛银。

泽熙投资名声在外,不过随着去年底法定代表人徐翔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泽熙帝国”宣告坍塌。而金赛银在业界也是名声在外,金赛银基金董事长王维奇,有着金融圈“岳不群”之称,去年10月份公司陷入60亿元兑付危机,随后相继爆发了金赛银负责人跑路、客户的几十亿资金无处追讨的事件。

中国基金业协会表示,为加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律管理工作,中国基金业协会2015年9月29日发布了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的通知。随后,一大批问题私募相继浮出水面。

去年11月2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发布首批12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告,公告要求12家公司于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与协会联系,并回复相关情况说明,逾期则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告同时指出,根据协会核查有关情况的需要,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电子邮件及短信方式均无法与12家公司取得联系,相关公司亦未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相关情况说明。此后的2015年12月14日、2016年1月11日和2016年3月8日,基金业协会还相继公布了三批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四批共有30家私募上榜。

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前四批公示的失联私募机构的反馈情况,在此前公布的30家私募机构中,已有21家私募机构被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

至此,不足半年时间,已经相继有38家私募玩“失联”。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方薇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