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评 ​医生走进家庭 急需补齐短板

28.07.2016  16:33

       □ 韩 璐

       在7部门发文力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之前,各地对于这种服务模式的探索由来已久。为了能让家庭医生俘获居民的“芳心”,有的地方打出技术能力牌,有的地方打出精准服务牌,有的地方打出资金保障牌,有的地方打出专家外援牌……家庭医生的政策红利正在不断释放,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拥有自己的健康守门人。

       但要实现让家庭医生走进千家万户的目标,仅靠一两张“王牌”还远远不够,而应把“好牌”尽可能地凑齐。眼下,不同地方还各有一些条件尚不具备。比如,一些地方签约服务吸引力不够,签和不签差别不大;一些地方筹资机制尚不健全,推动医保基金和个人付费举步维艰;一些地方各级医疗机构仍各自为政,大医院与基层之间缺乏有效联动;一些地方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没有跟进,对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激励不足。与此同时,各地还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瓶颈问题,全科医生数量短缺,基层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而这些,都是急需补齐的短板。

       在理想的状态下,家庭医生应该有两个“朋友圈”,一个是签约对象朋友圈,一个是上级专家朋友圈。有了第一个朋友圈,医患之间就建立了熟人关系,改变了“遭遇战”的相处模式。患者和医生签了约,也会第一时间向自己的“健康管家”寻求帮助,而不是自然而然地奔向大医院。有了第二个朋友圈,家庭医生就有了“靠山”,拥有了帮助病人获取专家号等优质资源的绿色通道。若能尝试让专家深度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共同管理签约居民,专家还会成为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只有当这两艘友谊的“小船”平稳向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轮船”才能愈行愈远。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实现签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要解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堵点和痛点,还需要相关各方持续发力,还清旧账,提供源源不断的配套支撑,纸上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尽管家庭医生的梦想照进现实有待时日,但对于这项几乎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政策,各方不能做袖手旁观的看客,更不能在制度尚不完善之时就急于差评。如果今天,我们都是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那么明天,我们也都将成为受益者。



电子病历实施首日 患者直呼“果然方便”
不过多数市民仍习惯带着证历本就医 老人不用手机如何杭州网
今年9月杭州将有一大拨新学校亮相
都市快报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张宇璐 今年9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