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公布彩票资金审计结果

27.06.2015  12:05
  审计署昨日发布彩票资金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在抽查的658.15亿元彩票资金中,审计查出虚报套取、挤占挪用、违规采购、违规购建楼堂馆所和发放津贴补贴等违法违规问题金额169.32亿元,占抽查资金总额的25.73%。主要涉及虚报套取、挤占挪用、违规采购、违规购建楼堂馆所和发放津贴补贴等。审计结果同时表明,彩票发行规模稳步扩大,对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抽查18省市涉及658亿元资金

  2014年11月至12月,审计署对财政部、民政部及所属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体育总局及所属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北京、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18个省份的省级财政、民政、体育行政等部门及228个省市级彩票销售机构、4965个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2012年至2014年的彩票发行费和彩票公益金进行了审计。

  此次审计共抽查彩票资金658.15亿元,占同期全国彩票资金的18.02%。审计查出虚报套取、挤占挪用、违规采购、违规购建楼堂馆所和发放津贴补贴等违法违规问题金额169.32亿元,占抽查资金总额的25.73%;涉及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854个,占抽查项目数的17.2%。一些地方还存在违规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彩票资金闲置等问题。

   个别工作人员非法牟利

  据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负责人介绍,按照现行规定,彩票销售归集的资金包括三个部分:彩票奖金,用于支付彩票中奖者,约占彩票销售额的58%;彩票发行费,专项用于彩票机构的业务费用支出和彩票代销者的销售费用支出,约占整个彩票销售额的14%;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约占彩票销售额28%。

  根据2009年实施的《彩票管理条例》,彩票发行费专项用于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用支出以及彩票代销者的销售费用支出;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不用于平衡财政一般预算。然而审计结果显示,许多地方在发行费和公益金的使用方面,并未遵循条例规定。

  审计发现,个别彩票主管部门和彩票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在行政审批、开展业务合作等环节非法牟利;个别单位和人员弄虚作假侵占彩票资金;个别彩票销售商通过少报投注数据的方式隐瞒、侵占销售收入;部分公职人员违规经营彩票投注站。审计署已向有关部门移送违法违纪问题线索90起,有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中。

   资金信息公开程度不足

  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负责人表示,审计发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一些单位或人员主观上法纪观念淡薄、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外,还有彩票管理制度不完备、管理体制未理顺等因素,彩票行业监督管理不到位、彩票资金管理透明度不高等也是重要原因。

  一些专家认为,彩票资金信息长期以来信息公开程度不足,不利于各界监督。中国彩票沙龙创始人苏国京表示,对于彩票公益金,财政部每年都会公布公益金使用情况,但是过于“粗线条”;对于彩票发行费,此项费用是专项用于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用支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此尚未公开供公众查询。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五书说,彩票公益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监督管理不力,对彩票资金公益用途缺乏追踪,使其容易挪作他用,公益性没有很好地体现,也为公益金的违规使用缔造了“温床”。

   彩票发行费管理滞后

  此外,专家认为,彩票发行费管理滞后也是彩票资金在使用、管理上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北京大学中国公益彩票事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薛红表示,我国彩票事业近年来快速发展,销售额不断增长。2014年全国彩票销量高达382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然而彩票发行费仍然按照多年前规定的比例提取,而相应的彩票发行、管理机构的成本提高并没有这么快,导致资金出现大量结余,从而容易导致资金滥用。

   整改问题金额145.1亿元

  值得肯定的是,有关部门已启动整改。一大批违规销售的网站已停售彩票,各地福彩、体彩中心也暂停了违规销售业务。审计署表示,截至5月31日,有关部门和地方已通过追回资金、上缴财政、调整会计账目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145.1亿元。其他问题正在进一步整改中。

  专家表示,彩票审计给快速发展的彩票事业“号了脉”,相关部门应以审计结果公布为契机,推动彩票信息公开和体制改革,引导彩票事业健康发展,为我国的公益事业继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