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标对标补“短板”
查补短板,首先要定标对标,这个标准就是“高质量、均衡性”。高质量,包括经济结构高质量、生活水平高质量、自然环境高质量、政治生态高质量。均衡性,就是更加关注发展的平衡、协调、可持续。
要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浙江需补短板,补的是对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产生制约作用的关键性薄弱环节。短板不同于问题,只有那些事关全局性、长远性、基础性、根本性的突出问题,才能称之为短板;短板也不同于劣势,如果有的板与其他系统相比是长板,但在系统内部水平较低、明显滞后,那也是短板。
当前,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还很多。多年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根子还是出在供给侧上。
查补短板,首先要定标对标,这个标准就是“高质量、均衡性”。高质量,包括经济结构高质量、生活水平高质量、自然环境高质量、政治生态高质量。均衡性,就是更加关注发展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凡是不符合高质量、均衡性要求的,就是短板,就要补齐。
立足现实,浙江需补齐“六块短板”: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这三大发展短板;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这两大民生短板;改革落地这一制度供给短板。
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就需要建设、提升重大创新平台,实现设区市国家级高新区、工业强县和产业集聚区创建高新园区“三个全覆盖”,建设一批科创型特色小镇,扶持一批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兼并国际上有品牌、有技术、有研发团队的知名企业,构建国内领先的“浙江标准”体系,打响“浙江制造”品牌。
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生态。生态环境是“易碎品”,污染容易治理难,稍不注意,就会反弹。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切实守护好老祖宗传下来的绿水青山,让它变成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即使退休了也要追究责任。
要破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医疗资源梯度下沉。积极放开市场准入,坚决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引导和鼓励民营机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过去30多年,浙江不少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如果制度供给的短板不补齐,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难以巩固,发展动力也会丧失。这就需要我们对各个改革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查一查改革措施是否都已落实、落实的效果怎么样、没有落实的原因是什么,做到直击弊端、点准穴位、开对药方。
要建立改革试点推广机制和淘汰机制,排出时间表,及时把行之有效的试点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向全省推广。对改革要坚持跟踪督查。要坚持督考结合,以加大压力来激发动力,切实消除改革落地中的“堵点”“痛点”“盲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要终止试点。一句话,改革试点决不能只拿“帽子”不干事。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