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联学院毕业经背后的秘密 创新性人才培养打造“三联优势”

09.05.2016  17:14

安徽三联学院美丽的校园掠影

   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记者 陈彩燕)这是一所十分富有朝气的年轻学校!“2016全国主流网络媒体安徽高校行”的第二站来到了安徽三联学院,这是安徽省第一所民办高等院校,也是本届高校行唯一的一所民办院校。学校创办于1990年,于200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民办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

  在媒体座谈会上,安徽三联学院党委书记李明阳热切表示:“希望通过‘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安徽高校行’活动的契机,向全国展示安徽三联学院高等教育的新举措、新成果,展示我校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我校进一步发展。

记者团一行参观学校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其中,“车祸流行病实验室”、“神经生化实验室”等新颖名词以及可以通过相关实验检测每个人出车祸的概率等实验引起了现场记者团的关注。  

   建校仅26年,

   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业创业成绩如何?

  在校党委副书记鲁先长围绕发展历程、创新探索、办学理念、学校荣誉等方面对学校基本情况做相关介绍后,记者团一行对于安徽三联学院有了一个“数字化”的认识:校园占地面积781亩、校舍面积3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室70余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0余万册。

  其中,一组关于就业的数据引起了在场媒体的关注。学校已在省内外建立就业和实训基地118家,毕业生连续十三届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高于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27人成功创业。

  一所如此年轻的学校凭啥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带着三分疑虑、七分好奇,记者团一行走访了剪纸艺术研究中心、大学生事务发展中心以及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不仅极富有应用性的实验室、实训基地令人惊叹,细腻而秉承传统特色的各类剪纸艺术更是吸引眼球。

  在学校相关领导人的介绍下,记者团慢慢揭开了安徽三联学院“毕业经”背后的秘密。

记者在实验室体验模拟驾驶训练

   今年首建机器人工程学院

   进一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目前开设本科专业33个,高职专业10个,其中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为省级特色及重点建设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为省级精品(示范)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日语等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建立与构建了“以工为主,管、经、艺、文、法、医等学科门类兼有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体系。

  而在今年,安徽三联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更是有了“大动作”。

  按工信部的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4万名左右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据统计,去年安徽省生产机器人本体达2000余台,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食品、建材、物流等多个行业。今年安徽省将推广应用3000台机器人。随着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工业机器人生产高速增长态势将延续,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有望成为产业新热点。而目前本科院校培养的机器人相关人才,大多从事原理研究、本体开发及特种机器人开发等,从事集成应用的综合型人才较少。

  “面对我省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经过细致调研,2014年起,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机器人方向教学班,同时从学校其他专业遴选120多名学生组建机器人兴趣班。今年,在此基础之上,正式组建机器人工程学院,从今年高考起开始招生。”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团参观剪纸艺术研究中心

   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扶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安徽三联学院坐落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就业创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近解决人才培养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但是想让我们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学校党委副书记鲁先长坦言。

  为此,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整体性研究、设计、探索与实践,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

  据介绍,学校成立了“安徽三联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意见”形成竞赛导向、教改导向、典型导向模式三种有效模式,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强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引导,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围绕一个核心,发展三种模式,提供五项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

  除此以外,在扶持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学院为学生提供了组织、队伍、基地、经费五项保障,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已投入一百多万元专项经费。

井然有序的大学生事务发展中心

   每10个学生中就有7个注册志愿者

   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三联优势

  一所优秀的学校,不仅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就业创业、大赛竞争等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必不可少。

  “厚德博学、砺能树人。”在安徽三联学院,每10个学生中就有7个注册志愿者。这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类院校来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志愿服务人人都能做,但是要坚持做好并不容易。”鲁先长告诉记者,“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党政部门委托团委进行指导管理。有些同学通过实践体验,然后讲给其他同学听,给其他同学表演,感动了同学们。”通过志愿服务工作,把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核心,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地方、基层也期待高校大学生能够把大学的文化带到地方去,提升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

  另外,校会组织骨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到基层实践后会提交实践报告和论文,平时也非常注重实践。鲁先长说:“我们在合肥建立了100家基地,供志愿者进行服务活动,然后可以进行学分认证。

  此行,学校的领导们更是发出热情邀请:“欢迎广大浙江考生报考安徽三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