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打好生态治理组合拳 联动聚力攻坚环境沉疴

29.07.2016  04:07
    中新浙江网7月28日电(记者 李婷婷)27日清晨天刚灰蒙蒙亮,浙江省安吉县梅溪镇武康桥村的村书记罗明贵便起床,沿着村里的东河浜巡查了一圈。作为东河浜的村级河长,每月的第四个星期三,罗明贵都需要和县级河长、镇级河长组织以及群众代表一起对责任河道进行全面巡查。     这是中新网记者在安吉县第42个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推进日”上看到的一组镜头。当天,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带队赴递铺街道、灵峰北路、梅溪镇等地督查环境治理推进情况,各地也同时推进五长巡河找短板以及重点区域拆改活动。     坐拥万顷竹海,西苕溪穿境而过,安吉的生态环境早已名声在外。盛名之下,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觉,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安吉人民自我加压作出了选择:近年来,当地大刀阔斧地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在违章搭建、环境污染等方面从痛点着眼、难处着手,今年更着重以拉高标杆的态势补短板促提升,并联动聚力慢慢拂去“环境沉疴”,迎来青山绿水的翩然而归。     逐渐“变脸”的“脏乱差”     在安吉县梅溪镇武康桥村,曾有一条“远近闻名”的“黑臭河”——东河浜。在武康桥村支书罗明贵的印象里,这条河就是个“天然的垃圾场”。     “你能想到的垃圾这里应有尽有,包括沙发、洗衣机、电视机、死猪等等,真是惨不忍睹。经过的人也都是捂着鼻子跑过,不愿多停留片刻。”据罗明贵介绍,东河浜属镇级河,也是此前安吉县唯一的一条黑臭河,其曾是西苕溪的重要支流,但30多年前东河浜上游被一道水坝截断,清流变死水,从而杂草疯长,蚊蝇滋生。     “因为那时晓墅镇经常发洪水,为了不让洪水溢到晓墅镇上,镇里就在这里建了一个拦水坝,慢慢的东河浜就变成了死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臭水沟。”安吉县梅溪镇副镇长李国锋告诉记者,自2013年当地开始“五水共治”,镇里对东河浜长达五公里的河道进行了清淤,并在昆铜港与东河浜交叉口设置橡皮坝,非汛期时引昆铜港清水入东河浜,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变死水为活水。     同时,拆除沿线的违法建筑,取缔两家废品收购点,还聘请了一家物业公司对河道进行专业化的保洁。经过治理,这条“黑臭河”逐渐变脸:黑水不见了,河水变清澈了,水质也从原来的劣五类变为现在的三类。     居住在东河浜附近的居民,对于这条河的未来期许满满:“希望东河浜将来能和县城河滨公园一样,绿化带做好,景观做好,晚上可以散散步。”     从人人谈及色变的黑臭河到景色怡人的小公园,和东河浜的蜕变一样,散落在安吉各地的沉疴腐疾经过攻坚慢慢被抚平。     27日上午,随着一阵挖掘机的“突突”轰鸣声,安吉县西苕溪临港大桥处约1万平方米的危旧厂房应声而倒。据介绍,在这些建筑拆除后,这里将迎来“以旧换新”,成为供沿岸居民休闲娱乐的河滨公园。     聚力攻坚“补短板”促提升     从2013年3月开始的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推进日”,至今已走过四个年头,其犹如统筹环境综合治理的一把利剑,有力斩除了安吉人“山青水净”征途中的种种荆棘和“城市雀斑”。据统计,今年1-6月,当地省级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24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其中Ⅱ类以上水质断面21个,占比87.5%,西苕溪6个市级河长制断面水质全部为Ⅱ类,“鸟类熊猫”中华秋沙鸭首现安吉。     “三改一拆”方面,截止目前,该县拆违76.6万平方米(累计487.8万平方米),完成市定任务的153%;三改138万平方米(累计985万平方米),完成市定任务的115%。本次集中推进日活动预计拆违4.4万平方米,三改1万平方米。     但即便是有着这样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安吉人民仍然不放松,并自我加压,着重以拉高标杆的态势补短板促提升。     在27日上午督查安吉县西港溪水葫芦拦截施工现场时,一位递铺街道的农妇看到督察组,主动上前说:“这条河流上游很干净,但下游有点浑浊,还是有些生活垃圾排放到河里去……”     听到这里,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转头向旁边的工作人员嘱咐,并要求相关单位及时落实整改。随后他笑着说:“现在大家对生态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了,这是好事!”     据悉,当天安吉县乡村三级353名河长、119名河道警长,130名民兵连长,19名群众代表共同巡查了当地53条县级河道和70条乡镇级河道。截至记者发稿,巡查活动仍在进行中,并已累计查找各类问题60余项。其中,有群众反映河道整治工程推进速度偏慢的3条,呼吁加快管网排查、完善管网建设的建议2条。     盛夏,湛蓝的水面上波光粼粼,一只白鹭展翅而起,掠过水面飞上天空。满溢的治水热情,科学的生态治水方法,以及持续推进的攻坚战,让人们对安吉的“山青水净”充满期盼,也让这座小城更如其名——“安且吉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