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安吉县四举措抓实“四好农村路”建设

18.08.2016  08:35

  近年来,湖州市安吉县牢牢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着眼“美丽乡村”建设,每年将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并纳入对乡镇(街道)和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通过结合“美丽公路”示范县创建,不断深化公路管养机制和体系,做优品牌特色,抓实基层养护,明晰共管机制,挖掘内涵品质。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促进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实质性转化。


  一、提升高度,定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


  坚持在“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中,全面引入“美丽公路”创建体系,注重生态保护和路景结合,将绿色理念贯彻到底,凸显县域农村公路的生态特色。
  一是探索生态公路建设新方法。安吉县作为习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尤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将“路域原生态”置于重要前置环节,尽量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如:目莲坞联网公路建设中,需穿越灵峰山区域,在设计比选阶段就排除了路堑开挖的方式,采用隧道连接的方式施工,虽然建设成本上浮近50%,但是最大限度避免了山体和植被破环。“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实施了18条农村公路改建工程共102公里,建设农村联网公路270公里。至“十二五”末,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943公里,等级公路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公路硬化率100%,全面消除了等外公路。
  二是走出路景融合发展新路子。通过实施“交通亮丽工程”,打造“黄浦江源”、“白茶飘香”、“昌硕故里”、“大竹海”四条精品观光示范带,打通了偏远乡镇和行政村的交通脉络,“十二五”期间,全县休闲旅游总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两番多。2015年,安吉县启动了对四条精品观光带的二次提升行动,进一步提档升级,初步构建了“一纵一横一环三联”旅游干线网,连接了全县16处旅游景点、25公里休闲产业带和44个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了农村公路“舒经活络”功能,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形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去年一年,全县接待游客147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5%、36.7%。
  三是打造路域绿色风情新景观。大力推行旅游交通环线提升改造工程,通过连接12个乡镇和62个村,已形成总长190公里的道路景观,并根据不同的区块特色,打造“公路小品”220余处。结合全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每年坚持对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进行绿色生态改造,并对新改建公路实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近7.3亿元,先后对4条省道和48条县乡道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实施边坡改造1.3万平方米,形成绿色长廊和绿色屏障。目前,全县干线公路绿化覆盖率达到100%,乡村公路达到90%以上。“在景中建路,在路中布景”的效果得以凸显。


  二、强化力度,构建长效落实的管理机制


  注重与地区实际相结合,创新管理措施,建立层层落实、多级联动的监管体系,做到“四好农村路”管理无死角,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农村公路的管理。
  一是创新设置管理责任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五级路长制”,自上而下落实“县级路长统筹引领、乡镇路长落实推进、公路警长执法查处、巡查路长常态监督、村级路长应急联动”的“五长共管”机制,对全县高速公路、省道、县道、村道实行全范围共建管理,并制作“路长作战图”和公示牌,建立起责任更加明确、制度更加健全、运转更加高效的公路管理体系。同时,深化“五级路长制”的长效考核,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实施逐条线路“销号制”,每月由县级路长牵头考核督查。“五级路长制”实施以来,共已处置涉路问题477处。
  二是大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依托“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山青水净”等专项行动,开展“治气治霾”、“公路扬尘治理”等行动。“十二五”期间,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247公里,完成危桥改造54座,完成527公里环境整治,取缔马路市场25处。全县域排查、实施道口硬化近200处,拆除非公路标牌约3000余块,查处污染公路车辆6000余辆。通过常态化的路域环境治理,县域公路保洁频率较以往提升30%,公路扬尘率、垃圾泄漏率分别下降了55%、30%。同时,交通、公安、矿资、农业等多部门联席联动,开展一系列专项治超工作,建设全县首个非现场治超点,将超限率牢牢控制在4%以下,县域农村公路行驶质量指数级路域环境均得到大幅优化,保障了公路环境的美化、洁化。
  三是着力构建路网应急体系。构建“一中心三分中心”的公路应急抢险网络,建成全省首个县级交通战备物资仓库,成立安吉县路网监控与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在易发地质灾害、易结冰打滑的特殊路段设置114个“全球眼”监控,对县域600多公里公路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管。建成50块公路可变信息情报板,第一时间发布限速、引导、分流等提示。开设专门的微信平台,实时发布公路资讯与路况,为群众出行提供信息服务支持,成功抵御了历年台风及雨雪冰冻等灾害天气。


  三、做细精度,健全因地制宜的农养体系


  全面落实“四好农村路”的精细化养护,注重培育和强化基层养护力量,按照“组织到位、硬件到位、人员到位、技术到位、经费到位”的五到位要求,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
  一是提升基层农养现代化水平。2009年起,安吉县制定专门补助政策,鼓励乡镇建立农养站。截止目前,共落实补助资金220余万元,全县共有基层农养站15个,实现全覆盖。2013年,严格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六个一”要求,开展规范化农养站创建,现已完成创建7个规范化农养站创建。2014年,该县出台《安吉县农村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办法》,每年由县交通运输局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明确对乡镇农养站购买现代化养护设备补助30%,购买应急抢险设备补助50%,进而助力基层农养站提升机械化水平,强化养护效率。政策实施以来,落实补助资金100万元,实现基层农养站抢养设备全配备。
  二是提升基层农养专业化水平。“十二五”期间,安吉县全面实施基层农养站派驻指导员制度。按照不同乡镇的不同特点,根据指导员的业务特长,有针对性的明确派驻方向,帮扶基层农养站提升专业化水平。五年来,该县公路部门已经累计向基层农养站派驻指导员5批共10人,对点帮扶6个基层农养站,共为基层单位破解农村公路养护技术难点44个,受到乡镇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提升基层农养低碳化水平。全过程推广新理念、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推进公路管养节能降耗。五年来共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引进“四新技术”,新运用了沥青泡沫冷再生、沥青热再生、水稳基层再生、SUP和SMA沥青砼等新型技术;实施隧道亮化节能改造,实现节能35%;在县道霞大线引入自发光道路指引系统,实现零耗能;完成全县首个沥青拌合“油改气”技改项目,年节约标准煤约3000吨,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33%和44%,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可实现零排放,推动“低碳养护”和“科技养护”进程。


  四、挖掘深度,拓展农村公路的服务内涵


  在“四好农村路”的运营过程中,全面彰显公路文化内涵,拓展公路服务体系,在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挖掘农村公路的潜在价值,致力于提升交通软实力。
  一是做大公路文化品牌。首创安吉公路“5·26爱路日”,县人大已将“爱路日”明确为全县法定宣传日,以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进一步打响安吉美丽公路品牌。建成并启用全省首个公路文化展示馆及桥梁文化馆,并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让公众更加了解公路发展历程,走进“公路人”的日常工作,为美丽公路注入多彩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旨在倡导全社会形成爱路护路共识。目前,安吉县正在积极向全省输出经验。
  二是完善公路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省道、县道、村道“一体化”指路体系,注重完善通景公路指路体系建设,共安装、更新“景景通”无障碍指引600余套。建成集加油、休息、购物、旅游指南为一体的青山公路驿站。在农村旅游公路建设休息区4个,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的自驾游服务功能,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三是提升城乡运输能力。近年来,安吉县依托不断完善的农村公路覆盖网络,进一步提升城乡运输能力,服务城乡客货运输一体化发展。依托较为完善的农村公路网,进一步优化城乡公交线路。至2015年末,全县农村客运班线总量达到57条,里程1084公里,班线数和总里程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9.6%、7.4%,进一步填补了农村公共交通服务盲区,全面实现城乡公交“村村通”。积极推行连锁托运与“中国美丽乡村城乡物流配送”整合项目试点,建成1个物流配送中心,20个配送站,106个村邮站,全面提升农村电商及农村配送服务。(湖州市交通运输局报送)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