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国门生物安全新防线 宁波地区完成首次蝇类“普查”

30.09.2015  12:26

        苍蝇,在普通人看来仅仅是一种有害昆虫,如果家中出现了苍蝇也不过是一拍了之。但是你知道吗,这不起眼的苍蝇也分种类、分种群,在检验检疫人员眼中,它们被统称为“有瓣蝇类”,是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必须要严防的一类昆虫。

  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宁波检验检疫局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实验室主任吴薇和她团队完成了宁波地区首次蝇类“普查”,掌握了宁波地区有瓣蝇类的种类分布,为国门生物安全构筑起了一道新防线。

  首次蝇类“普查”  宁波共有蝇类82种

  2010年到2013年期间,吴薇团队分组走遍了宁波各地区,采用网捕法和诱蝇笼法结合的方法,采集宁波地区有瓣蝇类并进行分类鉴定,完成了宁波地区首次蝇类“普查”。截至目前共记录宁波地区有瓣蝇类82种,隶属于6科45属,其中浙江省无分布记录的有14种,包括古铜黑蝇。

  吴薇介绍,在大陆动物地理区划分上,宁波处于古北区与东洋区在我国的过渡地带,东洋区系所属蝇类占到了总种数的87.8%,具有明显的东洋区系特征。在国内地理区划上,具有明显的华中区特征,兼具华南区及西南区的部分种类,因此宁波有瓣蝇类种类繁多,具有过渡性。

  抓捕四万只苍蝇  构筑国门生物安全防线

  为什么要将研究目光放到蝇类上呢?作为检验检疫人员吴薇有着职业敏感,她告诉记者,近年来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防止国外蝇类的入侵,山西、河北、宁夏、东北等地区均已有了蝇类分布调查,而宁波地区的相关资料始终未能完成,这使外来蝇类口岸入侵风险大大提升。

  “蝇类作为重要的昆虫,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其特殊的生活习惯,不但可以通过机械携带和传播病菌,还可以通过骚乱、吸血和寄生等直接危害人类。”吴薇说,特别是近年来,宁波口岸在入境医学媒介物监测中截获外来蝇种古铜黑蝇,据报导该蝇种已在上海口岸定殖,宁波与上海的气候相近,该蝇种在宁波是否定殖尚不明确,这使得宁波地区蝇类分布研究更为迫切。

  研究深入四年来,科研团队分组深入宁波各地区,共计抓捕了超过4万只苍蝇用以鉴定,最终形成了宁波首个蝇类分布图。这项研究极大丰富了宁波地区及宁波口岸有瓣蝇类的种类,填补宁波地区乃至浙江省这一重要地区该类群相关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全面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浙江省的资料,并将进一步有利于该研究方向的深入研究,构筑起一道有力的国门生物安全新防线。

(来源:科技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