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让我们无忧地老去

24.02.2016  06:45

    我们的养老助残机制该如何健全,专家学者有话说    

    赵大伯走了。

    这个事情引发的社会反响超过我们的想象——从赵大伯身上,我们想到了自己年迈后。

    据了解,杭州市失能老人2.7万人,半失能老人5.9万人。纯老年人家庭,不管是夫妻都是老年人还是夫妻加子女都是老年人的,全市有27万。

    怎样才能幸福地渐渐老去?公共管理学家高屋建瓴说到了养老问题的社会多元化建设,有政协委员提倡发挥志愿者力量参与社会养老,还有学者一直在仔细研究他山之石。

    钱报记者从杭州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养老服务补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二是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失独老年人。想要得到服务补贴,需要经过100多项评估。其中,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居住环境是比较重要的考量项目。所有的服务补贴,都将以25元每小时的价格,转化为政府购买的服务所需要的时间。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约151万,有6.34%的老年人是获得服务的对象。

    记者从杭州市残联了解到,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针对生活不能自理且残疾等级为一级的重度残疾人。

    市级政策只是一方面,各个区里还会有细小的差别,以养老工作比较先进的上城区为例——

    当居家养老服务补助遇上了残疾人的居家安养补助,只能选其一,并不重复补助。

    据上城区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上城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为95234人,享受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的5534人。其中,有一位独居的百岁老人,无子女,身体情况也不佳,需要上、下午有上门烧饭、照顾等服务,享受了每月120个小时的服务。

    杭州市老龄办主任杨智表示,从整体而言,杭州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非常健全了,在某单一问题上都有比较好的政策支持。“然而,碰上个例问题,很多部门都牵扯其中,制度之间就会出现交集,这一块的确是很难解决的。

    解决养老问题

    需要社会多元化建设

    郁建兴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再周密的制度也不会普惠到所有的人,总有遗漏。像上城区的养老服务已经非常不错了,有紧急求助电话,还有援通呼叫器。

    可面对危险,老人的第一反应仍然不会是按动红钮。在国外,人家从小就会训练应对灾难、危险和突发状况的意识和能力。

    其实社会服务已经越来越精细。在日本,冰箱上安了感应冰箱贴,打开冰箱的次数,不在家的成员都能知道——作用嘛,大家懂的。

    抛开这些不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个体化生存的模式。当隐私权得到保护的同时,我们也将生老病死告知外界的能力给弱化了。比如,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公寓里死亡,也是在约一周后才被发现的。

    应该倡导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方式。并非只有政府的制度支撑,社区的帮扶,还应该有邻里的守望相助,社会组织对特殊人群的关注等等。老年人的服务,是个巨大空间的产业,还可以进一步探究。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首席记者 肖菁 记者 杨茜 蓝震/文 林焱挺/制图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