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落实三大举措促文化产业“蝶变”发展

14.03.2017  11:34

  宁海文化产业发展以抓文化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好平台引领、品牌创建、政企合作三篇文章,深度推进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促进文化产业“蝶变”发展。

   平台引领,打造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宁海文化产业在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不断提升和优化,先后打造、培育大观文化园、温泉文化艺术村、东方蓝色慧谷等“十大精品园区”,加快文化产业聚集。“十大精品园区”各具特色,其中宁海森林温泉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大观文化园、温泉文化艺术村、十里红妆特色小镇分别被列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创产业园培育名单和特色小镇培育项目名单。制定宁海文化产业短、中、远“三期”规划,加速产业聚集区打造,推动文化产业长期、良性发展,预计至2020年,将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挖掘“泥金彩漆”“清刀木雕”“十里红妆”等宁海非遗精品走入文化产业聚集区,目前,集设计研发、文化创意、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与一体的非遗文化产业园已于2016年底全面建成,非遗技艺“集散地”及省非遗“清刀木雕”基地初具雏形。

   品牌创建,提升行业美誉度

  因势利导推动文化龙头企业通过自主创新逆势而上,全县1000余家文化企业2015年总营业收入约122.32亿元,增加值约20.99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位于宁波全市前列,从业人数占到全县工人总数的20%。提升文化企业品牌竞争力,开拓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其中,“得力”品牌提升明显,得力精品文具产业园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整体办公系列成为杭州G20峰会指定专用办公用品;宁波东方艺术品公司工艺品凭借“泥金彩漆” “清刀木雕”两张文化品牌走出国门,远销日本、欧洲等地,2016年销售额比2011年增长近10倍。打造城市文化“金名片”,宁海先后被授予“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中国婚嫁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文具产业基地”等称号。

   政企合作,注入发展新动能

  加大政策扶持,对园区项目建设投资施行贴息补助,对新兴文化、特色文化服务业企业实施6年培育计划,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破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壁垒,打通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屏障,让文化产业与本地独特的历史资源相融合。鼓励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深入挖掘古镇、古村、古戏台、名人故居等资源,发展休闲、养生、民俗、民宿,将旅游注入文化灵魂。全面盘活文化企业资金,设立总额为2亿元的文化产业基金,给文化产业注入资金活水。投资7.7亿元的宁海县文化综合体项目成功尝试PPP模式,政府、社会投资人两方代表按1:9投资比例注资文化综合体项目建设和建成后项目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