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乡村非遗课堂:唤醒传统手作生命力

20.09.2017  10:35
图为老人在制作大虫帽、虎头鞋。陈云松/摄 图为传承人章夏英正在打布粕。陈云松/摄 图为传承人为非遗爱好者做技艺演示。陈云松/摄 图为非遗爱好者在传承人的教授下学习鞋面绣制。陈云松/摄 图为虎头鞋、虎头帽和老式制作工具。陈云松/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9日电(李佳赟)用麦粉掺水烧半熟做成浆糊,和碎布糊到板上,等晾干后拿出剪好鞋子和帽型的版样裁剪,再在上面绣制虎头和花草图案……日前,“大虫帽、虎头鞋”宁波市非遗项目传承演示活动在宁海桑洲镇南岭村南山驿民宿举行。

  打布粕、剪样、衬里、绣花……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大虫帽、虎头鞋”的制作工艺流程,让从各地赶来的众多非遗爱好者大饱眼福,也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桑洲“大虫帽”流行于清代,因其具有壮胆辟邪之意,桑洲几乎家家妇女都会编织。“大虫帽”通常由家中长辈制作,赠与小辈穿戴,代表长辈对小辈的关爱与美好祝愿,也有辟邪与健康的象征。

  与“大虫帽”一样,“老虎鞋”也有祝愿小孩健康成长之意。“大虫帽、虎头鞋”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服装文化逐渐流行,虎头鞋文化逐步走向消亡。如今,在桑洲仅不到10人能熟练制作“虎头鞋”,且他们大多为60岁以上老人。

  “举办乡村非遗课堂,目的是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唤醒乡村沉睡的记忆,同时助力乡村特色旅游发展。”桑洲镇宣传委员葛亚建表示,今后将持续开展类似的非遗课堂,构建文化传承和乡村发展的“双赢模式”。(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