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江发现宋元时期古河道遗迹

17.07.2015  12:24
    “你们看,这是当时道路的遗迹,这是在河岸边筑的灶台……”昨天下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鄞州区鄞江镇它山堰1号地块发现了宋元时期的古河道、石砌堤岸、道路等重要遗迹。

修于唐代的它山堰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以它为核心的渠首系统,至今在鄞江镇周边保留着丰富的水利工程遗迹。此次1号地块发现古河道等遗迹,为研究宋元时期鄞江水利建设史和经济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实物例证。

古河道曾沟通南塘河与古鄞江

它山堰1号地块位于鄞江镇环镇东路以西、南塘河以南、鄞江以北,当地人把它称为“古城畈”。在此沿鄞江溯游而上约一公里,就有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修筑的水利工程它山堰。

记者了解到,此地的考古发掘已持续了数年的时间。2013年10月至11月,因该地块面临出让开发,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西北大学对其进行了先期考古勘探。2014年3月以来,又分两期对该地块进行了抢救发掘和遥感探测。

记者在考古项目现场看到,被发现的古河道呈东北—西南方向贯穿它山堰1号地块,历史上曾经沟通南塘河与古鄞江。而据勘探和遥感分析显示,古河道长约280米、宽约20米、距现地表最深超过4.5米。

是否有发现什么“宝贝”呢?据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项目领队许超博士介绍,此次共完成发掘面积1070平方米,除了宋元时期的古河道外,还发现石砌堤岸、道路、灶、房址等遗迹,另出土各类遗物620余件。

石砌堤岸有点类似于河埠头

记者看到,被发现的石砌堤岸分布于古河道东侧岸线,其主体部分位于古河道与古鄞江交汇处,呈“凸”字形深入古河道中,有点像江南比较常见的河埠头。

据介绍,堤岸内外共有石堤四排,由大小不等的石块垒砌而成,石堤内侧护坡分层夯筑,外侧底部打有木桩,十分坚固。其不仅可用于防止洪水对河岸的冲刷,在丰水季节应该也具有一定的船只停靠、货物转运等功能。

道路遗迹位于地块南侧,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与古河道成交叉之势。路面两侧另发现有房址、灶等遗迹,鄞州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介绍说,这说明当时这里是有人居住过的。

而现场出土的各类遗物标本,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记者发现,遗物以瓷器居多,很多都是碗、盘、盏等生活用具,包含了当时南方常见的龙泉窑系、建窑系、景德镇窑系的产品,以及本地烧制的一些陶瓷器。另有北宋中晚期铜钱出土,石器则有磨盘、夯头、柱础、秤砣等,生活气息很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