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前天笔试 揭秘考题

15.06.2015  10:13

  上个月,宁波市启动了2015年全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工作,计划选拔20名左右“80后”市管副职预备人选和100名左右“85后”县(市)区管副职预备人选。

  在前天(6月13日)举行的笔试环节中,共有956人参与角逐120个左右的名额。这也意味着,这一批选出来的人选中,有一些今后要成为年轻的市管或县(市)区管干部。

  那我们未来的年轻领导干部是如何选拔的?考试考些什么内容?试题能否真实反映考试者的能力?

  前天,钱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956人参加角逐120个名额

  119人报考市管副职预备人选

  今年,宁波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工作在人选推荐上,由原先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改为组织推荐。

  因此,与2013年全市2257人报考相比,今年符合条件的报考人数减少了一半以上,共有956人。这其中,报考市管副职预备人选有119人。

  报考市管副职预备人选的,都是“80后”,其中11个是“85后”。此外,来自国有企业7个、两新组织4个。

  报考县(市)区管副职预备人选的,都是出生于1985年以后。

  试题全部都是主观题

  考察领导管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前天的笔试是从上午9点考到11点30分。在这150分钟内,考生考的内容是什么?

  市竞争性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贺威平向记者介绍了考试内容和考察要点。

  “这次笔试与上一次不一样,没有客观题,全是主观作答题。”贺威平说,市、县(市)区两级的试卷不一样,各有5道大题,主要考察四方面能力。

  第一方面是考察考生的领导管理能力。

  市本级试卷的设置题目是:一个人当了副处长,工作非常卖力敬业,但是后来被家庭事务拖累,想卸任一部分工作,发现没人敢接,怕没有他做得好,最终他自己变得疲惫,工作效率降低。

  这个材料的考题是,让考生分析,这个处室有何问题?副处长自身有何问题?作为领导干部,在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该怎么把握?

  第二个方面是关注社会热点。

  贺威平说,这些考试对象,今后有一部分要走上领导岗位。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转型期,需要考察你怎么样去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设置的考题有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下政府在网上回应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哪里,下一步该如何解决?

  另一个考题是怎么样理顺企业和政府关系,如何简政放权。

  第三个方面是考察年轻干部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是,一个地方出台了“禁猪令”,老百姓有很多质疑和议论。

  如果你作为一个从事宣传工作的干部,该如何把群众的声音反映到领导那里去?贺威平说,做好这题,需要对这个事情有总体的判断,矛盾的冲突在哪里,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然后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第四个方面就是考察考生如何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是一道策论题。给出的材料有解放思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宁波的实践,“一路一带”国家战略中宁波的地位,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建设等。

  考生根据这些材料,谈谈宁波下一步怎样争创发展新优势,早日实现宁波进入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目标。

  考题让考生都有话说

  但要答好比较难

  针对这张试卷,考生的反映是怎么样的?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

  “考题虽然不偏不专,反映的都是共性问题,大家都能有话说,但是说好也是不容易的。”一位参加考试的县(市)区团委书记告诉记者。

  也有考生说,像港口经济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路一带”国家战略,这些都是最新的提法,考验的是平日的积累和关注。

  据贺威平介绍,阅卷工作评分,市级考试的阅卷工作由局级干部担任,县(市)区的考卷评分工作由正处级干部担任。

  此外,今年的阅卷工作将借鉴中高考阅卷方式,所有试卷被扫描进入电脑,两个阅卷人员进行独立打分。

  在市级层面,市委组织部将根据考试得分加上每个人的履历分,在参加考试的市管副职预备人选的考生中,确定前40名左右进入集体面谈环节,再选出30名左右进行考察,最终确定20名左右预备人选。

  另据了解,2013年通过第一轮“优苗选育工程”选拔出来的20名“80后”市管副职预备人选,目前都被安排在基层岗位“一线赛优”,部分已经得到提拔使用。(记者 薛丛川 通讯员 勇祖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