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路上追梦人——记宁波市海曙区档案局副局长陈蕾

30.12.2014  11:02
      编者按: 近几年,宁波市海曙区档案局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家庭建档服务、社区档案台帐跨界管理等工作,形成了诸多创新亮点。在这不断创新的背后,有一个“业务精、胆子大、干劲足、想法新”的带头人——区档案局副局长、馆长陈蕾。从1989年至2014年,陈蕾整整在档案岗位上干了25年。在这25年中,她默默耕耘、孜孜探索,以青春和汗水浇筑事业发展基石,用才能与胆识开创事业发展新天地,在“让海曙档案事业腾飞”的梦想之路上一路前行……

陈蕾陪同区领导赴试点社区华兴社区考察社区档案台帐一体化管理实施情况

25年激情不改

1989年,刚从学校毕业的陈蕾成为了海曙区政府办公室的一名文员,同时兼做档案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熟练,1996年被调到海曙区档案局,成为当时3人小局的重要骨干力量。自此以后,她心无旁骛,钻业务,跑基层,夯基础,大力推动机关档案的规范化建设。由于业务出色,2004年陈蕾被任命为海曙区档案馆首任馆长。

善打硬仗不怕艰苦。上任伊始,第一项艰巨任务就摆在了陈蕾的眼前。当时适逢文明城市创建,底子单薄的档案馆必须在半年内“创等级”。但是面对馆舍小、设施差、人员少的现实,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陈蕾动足了脑筋。局里人手不够,就外借工作人员组成创建工作小组。陈蕾深知,活儿靓不靓,关键在队伍是不是打得响。她通过细心琢磨,发现了小组成员的不同特点,于是根据每人的工作特长拟定任务单,倒排时间表,一起奋力冲剌。就这样“白加黑”、“5+2”,经过不到半年的艰苦奋战,区档案馆顺利通过省二级目标管理认定,馆舍面积也从原来的二层拓展为三层。在简单的庆功会上,陈蕾和创建组合影留念,大家都消瘦了许多,但脸上写满了成功的喜悦。

善于钻研无所不精。长期以来,陈蕾严格要求自己,潜心钻研,各项业务非常精湛。2008年陈蕾被任命为区档案局局长后,立即被派往信访局挂职锻炼。即便是短短的3 个月,她也心系档案工作,她一边学习接访工作,一边积极调研与指导信访档案工作,为全区信访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海曙区数字档案馆终于开建,为了让钱花得值,她拒绝产品式服务,提出软件设计要有海曙档案特色。她出门调研、回家自学,在一些技术问题上与承建单位讲内行话、据理力争,还亲自发传真向对方的领导建议修整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几个回合下来,负责设计的信息公司上至领导下至程序员,都对她非常佩服。最终建成的数字档案馆体系由区档案馆、机关档案室、二级单位及社区等三级网络组成,其中设计的个性化功能非常之多,吸引了不少省内同行前来考察。

善于争取不怕为难。长期以来,海曙区档案局虽被称作为“”,其实是科级;虽经前任局长多次争取,但“升格”之事一直没有着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说动上级部门,2005年年底陈蕾邀请区委办领导到江东、江北、北仑等档案局调研,一圈走下来,领导终于被说服打动,2006年海曙区档案局被明确为行政副处级。2008年陈蕾被任命为区档案局局长后,又为经费独立动起了脑筋。她觉得,花一笔钱讨一笔钱,实在不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于是她从调研兄弟县(市、区)的年度档案经费着手,做横向比较,谋长远发展,经过竭力争取,2009年区档案局终于获得了财务独立,从此每年的档案业务经费丰裕了很多。

大局为重不计得失。2010年区档案局与区史志办合并,区档案局从二级局升格为一级局,同时新任档案局局长到位,陈蕾从“一把手”变为“二把手”。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心理坎”,但是陈蕾没有丝毫怨言,也没有半点泄气。她默默地将原先的局长室改为副局长室,把原来的名片锁进抽屉。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还问她怎么由局长变为副局长了,她一边坦然做好解释工作,一边调整好自身的角色定位,一心一意协助新任局长做好工作,只要有利于档案工作发展的,她都会摆事实、讲道理,耐心说服局长去争取项目、资金。在她和局长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年初区档案馆建设项目被列为区政府十大实事工程。然而那年6月,由于受中央八项规定影响,新馆还未开建就被叫停。当时,陈蕾正出差在外,回来听说新馆项目“黄了”,非常着急。但是,区领导已经决定的事,要再改回来谈何容易。为此,她一边请示市档案局寻求帮助,一边带领全局骨干,到基层调研档案保管的紧张形势,用详实的事实和数据,反映档案馆新馆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期间,当得知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地块,新馆建设就有希望了的消息时,她就亲自到文体中心、南塘老街一带寻找合适建新馆的地块。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2014年年初区档案新馆项目重新立项,并且建设面积比原计划增加了2000平方米。

分管档案工作的区领导称赞陈蕾道:“干了20多年,还是这么有激情,老是有谈不完的工作想法!

一心惦记民情

民生所需档案所趋,这是陈蕾经常对下面同志说的一句话。2005年,陈蕾了解到部分居民由于家庭档案保管不善导致档案遗失,一些家庭甚至因此发生了矛盾的情况后,想法设法帮助解决问题。当年9月的档案宣传月,区档案馆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家庭建档服务活动,先后通过举办讲座、分发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一边向居民传递家庭建档知识,一边了解居民对家庭建档服务的需求。当居民表示听讲座很受启发,若能看到实物就更好了时,陈蕾亲自带队,到各个街道指导建立家庭档案示范户。为了让居民能够直观地观摩感受,在挑选示范户的时候,她要求每个街道要提供富有特色的家庭档案。在随后的家庭档案展览中,望春街道展示的是家电档案,段塘街道展示的是成长档案,白云街道展示的旅游档案,鼓楼街道展示的是收藏档案,南门街道展示的家谱档案,内容丰富且各具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家庭档案的重要性,2006年国庆期间,区档案局与宁波电视台联合制播了“小档案见证大变迁”系列专题片。为了提高家庭档案讲座的趣味性,海曙区又率先成立了家庭档案宣讲团,示范户、家庭文化爱好者、家谱研究者都纷纷走上讲台开办讲座,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随着这几年家庭信息化快速发展,2014年陈蕾提出家庭建档也要与时俱进,区档案局举办了家庭电子档案、家庭档案软件用法等讲座,并向居民赠送了家庭档案装具和光盘。由于区家庭建档工作连年有亮点,2007年陈蕾受邀在全省档案服务民生工作会议上以“家庭建档”为主题作典型发言;2012年,区家庭档案工作被评为宁波市档案文化建设优秀项目。

档案惠民重在窗口。档案馆的查阅窗口是与居民接触最为密切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档案惠民之所在。2009年区数字档案馆刚开建,陈蕾就谋划着如何利用数字档案馆提高居民的档案利用效率。2010年,区档案馆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普通居民查阅婚姻档案立等可取。鉴于婚姻档案的查阅速度偶尔会因同名同姓而受到影响,2012年她提出借鉴银行的相关先进做法,将身份证识别仪应用到婚姻档案查阅中,使婚姻档案查阅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要比就比谁能更好地为民服务。2014年,省档案局开展“比实干,比服务”活动,陈蕾提出,查阅窗口是最适合走群众路线、最适合比服务的。在她的提议下,区档案局查阅岗位实施亮牌服务,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针对平时群众遇到的困难,陈蕾相继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由于查阅服务热情周到,居民在意见簿上留下了很多好评,甚至有位七旬老人专门致电区委办,要求区领导表扬区档案局的热情服务。

民生档案“门门清”。在日常接待查档的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人搞不清个人档案去哪儿查的问题。为了让辖区居民查档“门门清”,在陈蕾的倡导下,今年上半年,区档案馆对全区民生档案保管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梳理,共整理出15大类共89种常用的民生档案,汇编成《海曙区民生档案利用指南》,并注明每种档案的所属单位、查阅地址等信息,供居民随时查阅检索。如今工作人员接到咨询电话,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档案归属,并告知地址和电话,受到居民的连连感谢。

满腔奋斗豪情

有为才会有位。平时陈蕾经常被人称为“美女局长”,但是她巾帼不让须眉,顾大局、谋长远、敢担当。2012年,海曙区开展社区规范工作,区档案局接到一块烫手山芋——“砍台帐”。众所周知,社区台帐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各地都在想方设法“砍台帐”,但是效果都不明显。如今,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区档案局头上,大家都为负责业务的陈蕾捏了一把汗。

一边是积怨多年的社区,一边是主管考核的权力部门,现在由“不搭界”的档案局站出来,权力部门能“买帐”么,台帐能砍成么?对此,陈蕾虽感任务艰巨,但还是信心满满。她用常说的一句话鼓舞士气:“有为才会有位!区委区政府这么信任档案局,把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场机遇。只要我们工作做实、做细、功夫到位、多动脑筋,不怕啃不下硬骨头!

整整两个月,陈蕾带着业务科的同志深入社区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她一个一个社区地跑、一个一个社工地问,共收集到200多页社区档案和台帐目录,各类创建标准和要求说明有厚厚一叠,有不少内容是反映台帐问题和记录社工呼声的。接着她要求将所有台帐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并运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将一些无效的台帐剔除、将重复的台帐合并,再找考核部门“讨价还价”。就这样经过多次修改并反复向社区、部门征求意见,一份具有海曙特色的《社区标准化工作档案目录》出台了,当年在3个社区试点,档案台帐普遍瘦身2/3,其中龙柏社区从28盒减为4盒,孝闻社区从16盒减为5盒。区领导在全区规范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对区档案局的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砍台帐”的任务圆满完成了,但是陈蕾还不满足。她想,档案工作早已信息化了,社区台帐却还停留在纸质时期,利用实在太不方便了,让社区真正减负,必须推行电子台帐。于是,她带领同志们再找社工了解想法、参观学习外地经验、联系多家信息公司探讨技术可行性,最终形成建设社区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构想,并得到了区领导和经信局的大力支持。在构建平台框架时,她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再结合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经验,最终建成的海曙区档案数字一体化平台具有五大功能:电子台帐、资源共享、信息编报、在线归档、网络考核。2014年11月,区爱卫办利用平台迎接上级部门考核,其标准化、智能化的电子台帐和电子书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

长期以来,海曙区行政办公楼条件非常简陋,有些单位连坐人的办公室都不够用,独立的档案室更加难以保证了,不少档案室被当作了杂物间,这其中的安全隐患不言而喻。2013年底,区行政中心搬迁工作排上日程,陈蕾认为改善机关档案室的机会来了。她亲自带队到每家搬迁单位调研,了解各单位室藏档案数量和增量情况,帮助各单位做好档案室预留面积估算;然后由区档案局出面,与负责新行政中心办公楼调配的部门沟通,要求保证各单位档案室的面积,并统一安装好防盗门窗。负责部门起初觉得档案局“多管闲事”,但是经过陈蕾的耐心劝说,终于被打动了,不但给各单位预留了足够面积的档案室,而且还跟各单位下达了命令:档案室是独立的,大家不能打其他主意!

2014年9月的一天,下着大雨。新行政中心修缮工程收尾在即,中心搬迁不到1个月了。陈蕾心里很急,于是带领几名业务骨干冒雨到工地,仔细查看31家搬迁单位的新档案室,确认档案室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大家趟着泥水,在弥漫着灰尘和刺鼻气味的工地里,一楼一楼地走、一层一层地爬,半天下来累得脚都抬不起来,但看到档案室一一落实了,陈蕾终于舒了一口气。

发挥“领头雁”作用。长期以来,陈蕾坚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业务,在她的带领下,局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她善于谈心交心,不让每个同志有懈怠情绪。她常对年轻同志说:档案工作是项清苦而不显功的活,但责任重大。要坚守这份职业,需要的不仅是淡定,更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她克服“职数少”的问题,将工作分成条块,人人身上“压担子”,力使每位同志成长为独挡一面的能手。在她的带领下,海曙区档案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自2005年以来,海曙区的档案宣传工作屡屡被评为全市先进;在全市档案系统各种业务竞赛、技能比赛中,海曙团队总是名列前茅;区档案局多部编研作品获评省档案部门优秀编研成果,挖掘的馆藏民国档案入选《中国档案精粹》;代表宁波顺利完成城区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档案文化建设项目获海曙区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创新奖。陈蕾本人也屡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宁波市档案系统先进个人、浙江省“兰台百佳”,并成为宁波市档案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档案学会理事。

漫漫兰台路,悠悠档案梦。在过去的20多年里,陈蕾脚踏实地、努力追梦、勇攀高峰,实现了海曙区档案事业年年上新台阶的目标。如今,随着档案新馆项目的立项,她又紧抓发展契机,精心描绘海曙档案明天的宏伟蓝图,一个更宏大更美好的档案梦,正等着她去带领大家实现。

(作者:黄伟萍,原载于2014年第12期《浙江档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