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发展农村电商带动就业创业

06.08.2016  00:39

    近年来,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5年实现网络零售额703亿元,县域网络零售额占全市网络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今年1-6月份,365.96亿元,同比增长48.93%,全市县域网络零售额达到160.59亿元,同比增长49.6%,县域网络零售额占全市网络零售额的比重提升至43.8%,比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慈溪市傅家路村被授予首批“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村”称号。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在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一、主要工作


(一)推进网货下乡,拉动农村消费。农村消费市场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从消费规模来看,2015年我市县域网络消费额240亿元,占全市网络消费额的41%,今年1-6月,县域网络消费额112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高于全市网络消费额4个百分点,比重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全市100个农村淘站,单点月均销售额超过万元,最高超过10万元,村淘合伙人月销售返点收入普遍在2000-5000元。在今年农村淘宝 “百县万村助春耕活动”中,奉化、象山的村民通过村级服务站了解春耕备耕、市场行情,农产品价格趋势等信息,实现信息化农业生产,象山、奉化市通过200余个村级服务站共计销售农资农具上百万元,为农民节省资金20余万元;今年“6·18”年中大促,奉化市100余个农村淘宝站实现交易额1300万元,位列全省第一


(二)加快农产品上线,增加农民收入。我市在淘宝、邮乐网、1号店等平台建成市、县特色馆20余个,入住商户2000多家,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象山泥螺、宁海青蟹、慈城年糕、奉化千层饼等传统农特产品触网销售,其中,淘宝宁波馆(含宁波、余姚、象山、宁海馆)1-6月共销售农特产品4.2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销售总额(2.2亿元);奉化方门村服务站平均每天售出200罐本地特产“酱烤猪头”,每月为村民增收2000元;宁海一市镇80后网店店主陈仲自创“蟹大人”品牌,通过天猫、1号店、嘿客商城等主流电商平台,线上一天最多售出2000只青蟹。其次,支持商家依托“宁波同城购”、“我是农民”等本地平台,开展季节性农产品团购促销活动,缓解区域性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我是农民”通过全市300余个农村(社区)合作网点和5个县级配送中心,快速分销本地农村特产、农资物品等,去年销售额达到3400万元,其中,仅用一周时间便帮助村民销售江山徐香猕猴桃3000余斤,快速消化了库存,为村民挽回损失。


(三)拓宽就业渠道,扶植村民创业。农村电商的发展,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回归农村,依托农村丰富的资源,借助新型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在政府政策推动下,阿里、邮政、苏宁、京东等国内电商龙头和北仑、慈溪、余姚等本地企业纷纷在我市农村布局,合计建成1600多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其中奉化、象山、北仑等地建成9个区域电商服务中心和企业仓储物流基地,直接或间接吸纳村民就业10000人。阿里招募农村合伙人200余名,只有约1/10是立足原有的副食品店、卫生室开设,其余均为自主创业的本村年轻人,平均年龄约31岁,很多人是在拥有外贸或电商等从业经历后再回乡创业;京东商城宁南电商运营中心发展了170多名乡村推广员;“易购吧”签约合作单位68家,“邮乐网”、“我是农民”等招募大量当地大学生,为我市培育并留住了一批农村电商人才。另外,通过建设电商产业园区,打造农村电商创业平台,目前已建成象山、宁海、慈溪、余姚、鄞州等10多个乡镇(街道)电商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突破1500家,企业员工超过1万人,培育了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标杆。此外,物流、培训、包装设计等衍生服务业市场也随之扩大,进一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四)鼓励创新,打造农村产业链。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引进聚宝盆、邮政村邮、阿里农村淘宝等一批外地运营商,培育了慈溪“e购吧”、北仑“我是农民”等多家本地运营企业,多种运营模式的交叉应用,相互学习,促进我市农村电商发展的多样性和特色化。随着电子商务与农村产业加速链接,各地通过电商营销渠道,推广当地生态资源,积极发展集观光、体验、娱乐等活动于一体的乡村游,奉化大堰镇、余姚梁弄镇等地乡村民宿的网上团购订单量增长较快,大堰镇7家重点民宿一季度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翻番,个别热门民宿需要提前一月预定。


二、存在问题


一是 农村基础设施与电商发展要求仍然存在差距,网络铺设和物流配送难度较大。


二是 农村人才储备不够,农村电商创业青年素质差距较大,电商创业门槛低,部分青年热情高,但是自身素质与达不到创业、就业要求,阿里村淘实施合伙人招募计划中,淘汰率高达87%,京东实施乡村推广员培训计划中,因应聘者达不到要求,最终只完成计划任务的85%。


三是 农民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质量意识淡薄,农产品销售的质量把关、科学包装、标准化要求等和消费者需求间差距较大,以宁海一市镇白枇杷为例,去年首批网销44万元,由于备货不足,导致后期供货把关不严,退货率高达20%。


四是 绝大多数农产品拿不到“出生证”。目前,农村电商大多销售的是初级农产品和农家的加工食品,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出厂前必须在其包装或者标识上加印(贴)QS标志。要想取得QS认证,对企业面积、设备等要求都非常高,小作坊无法满足条件。象山的米馒头、奉化的黄桃露等大多只能参加淘宝‘双11’、‘双12’活动,不能参加网上平台开展的食品类大型活动。


三、政策建议


(一)破解物流瓶颈。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建设县域物流中心和农产品检测中心,使线下的产业发展和线上电商有机融合发展,拓宽农产品进城的各种门路,带动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促进农民增收。


(二)破解人才瓶颈。 为壮大基础人才规模,提升专业人才素质,集聚精英人才队伍,重点从三个方面解决当前农村电商人才紧缺的瓶颈。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 加大电商进农村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鼓励农村青年进行电商创业的浓厚氛围,开展针对高校毕业生、便利店主、待业妇女等不同群体的宣传、招募工作。 二是深入培训指导。 与企业深入合作,搭建农村电商实训基地,开展电商专业培训。 三是挖掘优秀典型。 开展“泛3315”电商人才计划,制定专门的引才计划和引才政策,在住房、信贷、场地等方面提供扶持。与各地知名的农产品电商运营平台机构广泛建立合作关系,并发掘本地工业品电商中的典型,和本土优秀农村电商企业建立起“一对一”帮扶关系,进行重点扶持。


(三)破解政策瓶颈。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SC标志将逐渐取代QS认证,今年宁波新颁发不少“小作坊生产许可证”,此前只有豆腐、年糕、米面三类产品能申请“小作坊生产许可证”,现在已经放宽到几十种,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实现突破,让更多本地农特产品获得“出生证”。


(宁波市商务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