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借助“互联网+”打造“文化物流”

13.07.2015  10:40

  宁波市北仑区倡导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服务核心,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积极对接“互联网+”概念,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北仑“文化物流”,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推广线上自主预约、线下免费配送,定点按需提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实现公共文化按需服务。今年7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6家中央媒体组成采访团,对北仑“文化加油站”数字化服务平台服务基层群众的做法进行采访报道,宣传推广经验。

  一、建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公共文化服务触网变身“文化商品”上架待选

  2013年初,由北仑文化部门牵头,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共同参与,社区、村、企业、学校等联动,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网络文化服务平台——“北仑文化加油站”,整合优化全区文化阵地、文化活动、文化队伍等资源,借助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化身“文化商品”。

  一是建立资源库,“文化商品”分门别类。对分散在全区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排摸、甄别、整合,建立文化项目库、人才项目库和文化阵地库三个综合性文化资源库。文化项目库,包括500多种服装道具、30多个展览展示、400多个文艺节目;人才项目库,包括100多名骨干师资和300多个舞蹈、音乐、书画、健身、非遗等培训课程;文化阵地库,包括农村文化礼堂、各级青少年宫、社区文化室等80余处文化活动场地。三大资源库集成全区现有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门别类,按“”上网,方便群众搜索选择。

  二是建设服务网,网上点选高效便捷。开通“北仑文化加油站”网络平台,可在线进行点单预约。文化加油站总站每周推出不同的培训课程,基层单位和群众可以实时在线查看公示的各类课程时间、培训项目,了解培训动态详情,订阅最新入库文化资源,根据自身需求,自助选择培训项目,在线报名课程,预约开放场地等。根据单位和群众“订单”预约报名情况,再由总站进行调剂和配送,形成线上到线下,7×24小时不间断文化服务。

  三是建成配送站,文化物流覆盖全区。架构“1+N”文化加油站服务机构,“1”,即1个总站,设在北仑区文化馆,负责分站的申建、设置、布局,管理和更新文化资源库,协调总管预约申请和配送服务等问题;“N”,即N个分站,按照片区管理要求,在中心社区、中心村、工业园区、重点学校等处设立75个分站,每个分站设管理员,做好活动组织、服务、建档、信息报送等相应工作。形成点面结合、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

  二、线上预约+线下配送,“文化物流”送公共文化服务“快递

  在“北仑文化加油站”网站上,文化惠民节目、场地、资源等变身“文化商品”,基层单位或个人只需轻点鼠标,自助选择,总站便会对提供的服务进行确认和调配,通过75个“文化物流”站点,配送服务。

  一是“村村演”变“村村点”。改变以往单一的送文化下乡模式,“点演出”“点节目”成为新时尚。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展演平台“海享大舞台”,自编自导,自演、自看,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热情。想看演出,可以到“文化加油站”平台进行演出申请预约;想办演出,也可以在“文化加油站”点选某几个节目,与自有节目搭配,实现个性化定制。目前,北仑设有29个海享舞台固定演出点和10余个流动演出点,年均“被点”450场次,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海享舞台节目每年参加文化展演、文化走亲活动20多场,2014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化走亲先进单位。

  二是千场电影百场戏。改变以往“埋头送”,接受点播电影和点戏,送文化有的放矢,年均接受村、社区“点单”380次,全年送戏下乡500多场,引进国家级、省、市精品演出,受惠群众超过5万。落实公益电影放映基地建设,已建成公益放映基地7个,室内固定放映点17家。2014年放映电影980场,今年已完成放映360场,周周有电影,村村有戏看。

  三是培训助力草根团。北仑现有基层草根文艺团队600多支,文化志愿者20000名,69家企业文化俱乐部,零散分布在村、社区、企业等处。草根团队的发展,需要专业文化服务扶持,团队“点单”最需要的辅导内容,加油站送对口培训,发挥出流动文艺讲师团、业务骨干下基层最大效果。每年讲师团组织培训80余次,下基层辅导200多次,提升基层团队水平,激发团队热情。经过专业老师指点的“草根精品”、“草根明星”,又成为优秀节目资源加入加油站大平台,成为精品节目在全区展演。已成功申报宁波市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3个、优秀基层业余团队5支和1个“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乡”。

  四是传承发扬老底子。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统文化魅力,“非遗课堂”是文化加油站的热点栏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培训是每月各基层站点必点项目,如剪纸培训、香包制作、风筝制作、漆画、水浒名拳等,尤其临近传统节日,预定更为火爆,“文化加油站”运行以来,被点各类培训1000多场次,进学校37次,受益师生1200余人次;进企业113次,受益职工6000余人次;进村、社区810次,受益群众超过37000人次,累计受益群众超过40000人次,其中“非遗课程”占三分之一,群众对非遗课堂的喜爱,加之北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他方面的努力,连续两年被评为宁波市非遗工作先进单位。

  五是文化礼堂再发力。自2013年以来,北仑以片区统筹为主,建设覆盖全区行政村的农村文化礼堂,至2015年3月,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7家,服务全区102个村,片区覆盖率达50%,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民俗活动新阵地。农村文化礼堂,“乡贤”、“宣讲”、“民俗”各类活动开展红火,2014年,北仑组织宣讲进礼堂达300余场次,接受“点单”开展各种民间文艺和民俗文化活动100余次,文化礼堂已成为全区农民和周边居民的“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