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农机服务组织股份制转型之路

10.06.2015  13:00

      近年来,宁波市大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市共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82家,平均每个涉农乡镇农机合作社达到3.2个,居全省前列。如何更好地挖掘这些合作社的潜力,优化农机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服务当地44万余户农作物种植户?宁波的做法是,让越来越多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走上股份制转型之路。
  
      管理公司化  作业效率倍增
  
      余姚田螺山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是宁波最早进行股分制改革的3家公司之一。公司总经理李小江告诉记者,以往他们分成8个组,每个组分别服务相对应的村,相互之间不调配,忙的时候很忙,空的时候很空。2014年8月,这家合作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注册资金和参股资金均按照股份比例由股东现金入股和农机具评估后入股组成,公司对原社员拥有的闲置农机具进行评估和收购,盘活了闲置农机具。公司在管理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安排作业,统一调度机械,统一供应油料,统一机具维修保养,统一作业标准。制定了生产管理、维修管理、配件管理、油料管理、员工岗位职责、对外作业服务标准等制度等。在经营上统一作业服务品牌、作业服务价格,以规模降成本,以管理促效益。
  
      李小江说,公司将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有效整合,成倍地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以前,公司的平均单机作业量为214亩,股份制改革后,公司对原社员机具进行收购、盘活,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拥有机械73台,服务面积7.5万亩,平均单机服务面积达1027亩,是原合作社时期的4.8倍。
  
      余姚田螺山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的实践是宁波农机合作社股分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宁波市农机服务总站李季炜告诉记者,今年宁波又新成立了4家作业服务公司,都是从原合作社改制过来的。公司成立后,作业半径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7家公司已作业5万多亩,成为区域内农机作业服务主要力量。
  
      服务区域化  有效益也有期盼
  
      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成立后,展现了拓展迅速,作业半径大、辐射能力强的优势。余姚田螺山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于2014年8月成立,到12月作业服务面积从原先的5万亩扩展到了7.5万亩,作业区域也从原先的三七市镇扩展到周边的河姆渡、陆埠、大隐、丈亭等乡镇。
  规模化的作业服务为农户带来了好处。李小江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回购农机户的农机,整合农机服务力量,机耕、机收收费从每亩100元降低到70元,开沟收费从每亩60元降低到45元,为农户省本增效的同时,又为公司争取到了大量作业订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半年多时间,田螺山公司的经营服务收入达到600万元左右,净利润达到69万元,远高于合作组织平均经营服务收入38.9万余元,利润7.8万元的水平。
  
      良好的经济效益,让李小江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也向记者诉说了他的期望。“公司里的农机越来越多,但停放这些农机是个难题。”李小江说,公司有库房2000平方米,但根本不够把所有农机停放进去,现在库房里放着烘干机、植保飞机等价值较高的机具,所有的拖拉机和一条育秧流水线只能放在室外,每到下雨天拉几块蓬布盖一下,机具折旧较快。李小江呼吁有关部门在设施农业用地指标方面有所政策倾斜,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发展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