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宁波人才蓝皮书解读

15.10.2015  18:42


一、区域人才整体开发成效明显



  2014年,宁波市以打造高端人才荟萃、创新要素集聚、创业激情涌动的“蔚蓝智谷”为引领,大力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发展政策,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了人才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实施“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2014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67.8万人,较2013年新增19.5万人。其中,新增博士、博士后442人,总量达4069人;新增海外留学人才1404人,总量达5804人,实现了3年翻一番;新增国家、省“千人计划”15人、27人,累计分别达60人、154人。另据2015年8月13日召开的宁波市人才工作会议披露,宁波全市人才总量已达173.9万人。



  二、高层次人才引育提质增量



  一是“3315计划”品牌效应持续放大。“3315计划”成功纳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4年“3315计划”共有363个高端团队和119名海外人才申报,其中团队申报数量比2013年增长30%,团队成员数达2128人,比2013年增长51%,经评审有27个高端团队和23名海外人才入选。累计共有29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97个高端团队入选市“3315计划”。



  二是海外高层次引才活动不断创新。首次举办“3315计划”海外(伦敦)创业创新计划大赛。聘请8名知名人士为新一轮“宁波人才大使”,新建2家宁波人才工作海外合作中心,举办4次赴海外专题引才活动和10余期海外留学人才创业行活动。深化“海外工程师”引进工作,引进海外工程师218名,累计1066名。



  三是人才科技周全面优化升级。2014年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活动,以城市经济、“五水共治”、新材料、电子商务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为重点,共举办4大类15项重点活动,有4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设各类展位2300余个,参会总人数近3.5万人,达成人才引进意向6500余人(次)、人才培养合作意向近1600人(次),达成各类科技合作意向360余项,其中现场签约科技合作和研发机构共建项目9个,总投资逾2.1亿元。



  三、人才发展新政策出台实施



  一是实现对各类人才扶持全覆盖。2015年8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人才发展新政策的意见》,内容分五部分25条。新政首次制定人才分类目录,着眼宁波人才现状和人才实绩贡献,将人才分为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特优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拔尖人才,以及高级人才、创客人才、基础人才、民间优才等8个层次,基本涵盖了所需的各类人才。新政首次实现“新政+总规”的融合,采取创新为主、适当集成的方式,通过特色创新、吸收创新、扩面创新,创新的政策内容占85%以上。同时将一些分散重大政策进行总规式集成,将境内与境外人才、中国籍与外国籍人才、创新人才与创客人才、高层次人才与基础性人才、实业人才与创投人才等全面纳入,首次实现对各类人才全覆盖。



  二是对重点人才进行精准化扶持。新政首次对特需人才给予政策扶持,针对创投、创客等“两创”人才,以及科技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等“两家”人才的政策扶持条款,共有4条13款政策。对新引进的海内外顶尖人才领衔的重大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对其领衔的团队核心成员给予薪酬补助。针对“3315”人才、初创型企业等出台了发展支持新政,对符合条件的“3315计划”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后续资助,对经自主培养升级为特优人才、顶尖人才的给予50万元和200万元的奖励等动态性政策。新政首次形成了海内海外人才引进的互补机制,坚持海内海外两个人才市场并重,以“泛3315计划”为抓手,对入选“泛3315计划”的人才给予50万元资助、团队给予100-500万元资助。针对人才普遍关注的家庭生活保障问题,实施3H工程,以住房、家庭、健康为重点,为人才营造舒心生活环境,对新引进的高级以上层次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安家补助,同时对于高级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给予购房补贴。



  三是创新政策落实机制。新政首次打破了一批政策落地的固有门槛,比如引进博士等高级人才安家补助范围,覆盖到非财政全额拨款的企事业单位,并规定事业单位引进领军及以上人才时,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可制定收入分配倾斜政策,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新政还首次建立人才工作“一报告一述职”制度,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向领导小组报告人才工作、县(市)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项述职制度,传导工作压力,强化责任落实。



  四、人才创业创新重大平台积极推进



  一是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全面推进。出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引进人才及家属落户、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免税、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等部分相关政策细则并得到有效落实。举办百家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和“黑马大赛”全球新材料大赛,开展全国百家高校共建科技城等行动,打响了新材料科技城品牌。新材料科技城设立以来,已引进高端团队17个、各类人才5000余名,其中海外人才210余名。



  二是“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按照“一个产业引进一名领军人物”的思路,大力引进重点发展产业领军人才,已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2人、“省千人计划”人才14人,注册落户项目46个,已有14个项目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5大主导产业集群。同时,着眼全市产业集聚发展,在县(市)区布局建设“千人计划”产业园专业园区,宁海生命健康产业园已引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宁波国际生物医药研发培训中心等24个重点项目。



  三是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出台《关于引进共建研究院所的若干意见》,引进共建国家磁性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科研机构56家。引进4家国家级学会在宁波建立服务站。新创建省级留创园1家,探索推进留创园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模式,镇海大学生创业园被评为全省第二家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新建院士工作站10家,新增省级工作站2家,全市院士工作站累计达77家,其中省级18家。新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3个,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6家、累计建立38家。整体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新培育科技创新团队20个、企业技术创新团队40个、文化创新团队12个,累计培育281个创新团队,29个团队入选省级重点创新团队,4个高端团队入选首批“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五、“妈妈式”人才服务全面推行



  一是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联盟正式运行。整合25家市级部门服务资源,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综合性人才服务体系,设立服务总窗和25个专窗,梳理公开政策咨询、规划审批、成果产业化、项目申报、生活保障等人才最关注的10方面104项服务清单,采取总窗集中受理、专窗限时办结、项目绿色通道、全程跟踪督办、部门协同协作、联盟统筹协调的方式,对高层次人才text-indent:0px;color:#000000;">
  二是人才专业化服务有力提升。举办创新要素对接会,邀请40家投融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与近420名各级海外人才进行对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北仑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园,全市累计创建2家。启动建设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全市新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5家,累计达407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年营业额超百亿元、利税约1亿元。



  三是人才日常联系服务扎实开展。落实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定期联系慰问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出台《宁波市引进人才及家属落户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落实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政策,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出台大学生购房补贴政策和宁波市东部新城人才公共租赁房管理办法,持续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启动老外滩“国际化人才集聚区”建设。举办第三期海外领军人才CEO培训班,并组织开展健康体检。



  四是尊才爱才氛围更加浓厚。2014年首次举办“才·富”对话活动,围绕“引才借智助转型”、“才富合作创双赢”、“创业创新圆梦想”等3个话题,邀请新老甬商代表开展互动交流,分享创业创新成功经验,新老甬商、重点企业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等近500人参加活动,并在宁波电视台多次播出。落实省人才工作集中宣传活动,办好每月2期《宁波日报》“港城人才”专版,在重点媒体和主流网站刊登人才工作宣传稿件200余篇。

(宁波市外经贸局供稿 转载地址: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