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两年 两成夫妻选择生二孩

19.01.2016  10:35

    本报杭州1月18日讯  1月1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要求各地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落实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任务。

    据我省有关部门预测,“十三五”时期,我省常住人口出生量将在2017年至2018年之间达到87万人的峰值,大概年均出生83万人,比“十二五”时期年均增加25万人。

    一大波二孩来袭,无疑将对我省各地的妇幼保健、托幼服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带来不小的挑战。就在不久前,杭州市儿童医院在官网上发布紧急招聘,一次性招39名儿科医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2016年招聘计划中,也要招医生122人、护士770人。

    10对夫妻,

    仅两对选择生二孩

    2014年1月17日,浙江省率全国之先,开始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两年来,情况如何?

    记者从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15年12月底,浙江省共有15.2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其中已审批14.9万对,已出生7.4万人。

    尽管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浙江大地上突然多出了7.4万的“马宝宝”、“羊宝宝”。但这个数字,却只占目标人群的20%。也就是说,浙江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人群里,10对夫妻中只有两对选择享受政策红利。还有8对夫妻或还在犹豫,或根本不打算再生。

    浙江人的生育热情,似乎从来都不高。1983年以来,浙江省已连续30年保持生育低水平。2010年至2014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仅为0.3%。

    此外,和全国人民一样,当前浙江人的生育行为日益受到收入、住房、就业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全面两孩政策公布后,不少人担心养育成本大、没有精力或者没有人帮助照料孩子,在生与不生问题上很纠结。

    社会老龄化,

    劳动人口急剧减少

    生育低水平,意味着浙江的老龄化、少子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事实上,浙江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比全国整整提前了13年。截至2014年末,浙江省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接近20%。

    随之而来的,是劳动人口的减少。据相关部门测算,若不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从2012年至2030年,我省户籍劳动年龄人口年平均将要减少超过30万,并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最大幅度的减量高峰。

    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预计浙江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在2047年达到32%左右的峰值,这个数字比政策不变情况下低1个百分点左右。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在2051年达到32%左右的峰值,这个数字比政策不变情况下低4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还有性别比平衡的问题。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为118.36,六普资料显示,0岁到6岁男性要比女性多出50.53万人,平均每个年龄组多出3万余人。显然,这也会导致婚姻挤压,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不单单是家庭内部的事,也关乎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邓国芳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