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责任感根子在家长

25.12.2014  10:13

    杭州下城区家庭教育年会,这个问题关注度最高

    “责任意识”,近年来,这个词组频频在校园教育中被提起。然而对一个孩子说“责任”,有多少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味呢?

    昨天下午,2014杭州下城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年会在杭州市东园小学举行。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国际视野下的家庭教育指导”。在此之前,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对下城区32所中小学展开了一场问卷调查,发现全区已有14所学校800余名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赴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交流学习。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二(3)班的刘伸彦从小随着爸爸妈妈在日本长大,五岁时回到杭州。“伸彦在回国之前,吃饭穿衣都是自己来,还会自己整理玩具,我下班后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他还可以帮我一起准备晚饭,吃完后自己收拾碗筷。” 刘伸彦的妈妈说,但孩子回到外婆的怀抱后,所有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都被外婆一手包办了,“比如现在天气冷了,外婆怕孩子冻着就帮着穿衣服,碗里的饭还剩几口,外婆也会帮着喂。”有了大人的帮忙,孩子渐渐觉得有些事跟自己没多大关系,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

    “我们总是用评论和评判的语气教孩子要学会责任,从来不去行动,孩子怎么能理解呢?”杭州市教科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德育特级教师韩似萍表示,如今带孩子出国旅行感受外国教育的家庭非常多,但回到国内后怎样让孩子付出实际行动,多放手给孩子机会,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陈莹 记者 郑司琪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