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伤悲 也许是因为糟糕的记忆

23.03.2015  11:22
              拗造型玩自拍、换了新发型一定要让爸妈拍照发朋友圈……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身边的小朋友们早已不像以往的小孩那样怕生、害羞,他们敢于大胆表达和展现自己,甚至不少孩子的自信爆棚,已经到了自恋的程度。
  孩子不愿去学校、开学焦虑、成绩不佳……在育儿过程中,家长们总是会遭遇孩子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大孩子的一些问题,更让家长发愁。
  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都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对于家长来说,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又如何找到教育中的平衡?早报学堂收集的这些案例,这些研究,或许对你有些启发。
  
  杭州市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的研究员周志君这几年在做个案创伤疗愈方面的研究,她发现,一些大孩子当下遇到的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某件事情。那件事情成为孩子的一个“心结”,如果没有顺利化解,很有可能会在某个事件的刺激下爆发。
故事:找到最糟糕的那件事
  前几年,有个初中学生小A找到周志君。他的成绩很好,但在一场重要考试中失利了。
  “这对他的影响很大,虽然他的真实水平非常好。但在那个时期,他觉得这个‘坎’很难迈过去。
  虽然在学校时,小A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尽量表现如常,但实际上,他经常出现一个症状:脑袋里一片空白,而且会出现很多叉叉,拿笔时都觉得很难受。
  周志君说,小A来咨询时,家长觉得是“那次考试”重创了孩子,但她觉得,可能孩子在过去遇到一些未解的问题,会影响现在,希望让孩子的这种心理有个追溯。
  她采用了这几年对创伤治疗的几个办法,做了个引导。她拿了一张A4纸,一支铅笔,让小A试着画画。她把A4纸折成四格,告诉小A,第一格画的是设想中的一幅美好的画面,最后一格是他遇到过的最糟糕的事情。先画好这两幅画,然后再随自己的心意完成第二幅和第三幅。
  周志君发现,小A在最糟糕的画面上,画的是一个幼儿园老师,在批评几个男生。小A解释说,那是小时候在幼儿园午睡时,老师在严厉批评他们几个小男生。他觉得,这是迄今为止他感觉最糟糕的事情。
  “画出来的画面看上去貌似和现状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相及的有很多。人体的感官是统合的,现在焦虑的感觉,其实来自于曾经类似的情感体验,这次感触,会唤起曾经受过的伤。
  小A接着画。周志君发现,他慢慢越画越好了,越来越正向,画面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第一个。
  周志君说,小A找到了让他焦虑的最早最糟糕的事情,其实,他最早经历的创伤还没有解决。
  “找到最早最糟糕的事情,对他帮助最大。”周志君说,就好像一堆的书,要抽掉最下面的那本。找到最早的那个事件,解开那个“心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将来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第一次咨询结束,小A就感觉舒服了很多。
观察:感受的爱有多深,孩子的承受力就有多强
  周志君这几年一直在做创伤疗愈方面的研究。
  她发现,有的孩子会因为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受伤,但有的孩子的创伤耐受性更强。这主要是看在此时此地此景下,这个孩子对创伤的耐受是不是足够强,如果超过当时的耐受,就是莫大的伤害。相对来说,小的时候对创伤的耐受比较弱,很多人在童年的创伤,会成为一个潜在的“地雷”,对未来产生影响。
  因此,孩子幼年的教养就至关重要。孩子就好像一块透明皂,每次交流都会留下划痕。她建议,要在孩子的每一个身心发展期了解他的需求,特别注意的是要在身边给予足够的陪伴,给孩子提供一个让他觉得安全的环境,并让孩子感受到爱。“爱的根基比较实的孩子,对创伤的耐受就会更强一些。
  周志君发现,很多孩子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家庭的不和,特别是小时候依恋关系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有一个孩子小B,突然不愿意去上学了。妈妈很着急,来咨询。妈妈说,小B五岁时,父母大吵了一次,但吵架时孩子并不在场,后来,她带走了小儿子离开家了。妈妈觉得,小B一直很开朗,似乎一直也没有受妈妈带走弟弟的影响。后来在咨询中,周志君发觉,妈妈的离开一直是小B童年的一个很大的创伤,他一直觉得,是自己不好,所以妈妈带走了弟弟而没有带走他。
  周志君说,孩子幼小容易受伤,而且这种伤害,不容易被家长觉察到。“觉察到孩子的变化和感受,后续的沟通很有必要。
  有时候伤害已经发生了,那该怎么办?家长也不用过于焦虑。
  周志君说,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功能,就像睡觉一样,休息好了,精神就好了。这个时候,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很关键。比如孩子觉得他虽然考了最后一名,但仍然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依然能接受足够的爱,他就能接受这个“最后一名”的“打击”。
  周志君特别提醒,在批评或者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对事不对人,让孩子觉得有自我珍惜的信念,千万不要让孩子产生无能感。比如,不要说孩子做错事情,就是一个没用的人,不被爱的人,不能否定孩子的自我价值。有时候家长会用比较标签化的词来批评,对孩子伤害会很大。“孩子经常觉得这不是父母对他的伤害,而是他真的是这样。他真的是一个很笨的孩子,或者一个懒惰的孩子。
发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在自己手中
  这几年,周志君接过很多求助热线,很多时候,家长渴望获得解决问题的“那一剂灵丹妙药”。周志君给的建议是:拥抱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那一剂妙药就在每一个人自己手中。
  有一次,一位妈妈来找周志君,她的女儿正读小学,在学习上有很多困难,成绩很靠后。这位妈妈说,班主任经常因为学习问题批评孩子,她觉得又委屈又气愤。有一次,老师没让孩子去上体育课,她就找学校领导告了状,但她又担心孩子在学校的处境,甚至不想让孩子去学校了。
  “当她问我有什么好办法时,我说:‘我不知道。’她起初一愣,因为她来电的目的就是想问这样的情形究竟该怎么办。我接着告诉她:‘你一定有办法,而且还不止三个!’”果然,慢慢地,这位妈妈自己想出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来改善目前的情况。周志君说:“任何时候,解决问题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只要是有效果,就坚持去做!”后来,这个妈妈还单独找周志君咨询,反馈了她尝试新方法后的成效。
  周志君说,每一个求助者的根本需求是不同的,他们来咨询时,有的是来确认自己已有的答案,有的是需要有人倾听烦恼,有的是需要有人推一把,给他一些前进的动力……“最有力量的那个人,不是辅导员,而是求助者自己,我们的建议有时会让他忽略了他自己的力量。哪怕真的有建议给他,最好也是采用多元选择的方式,把最终的决定权交到对方手里。
  注:以上案例内容仅供家长参考,请勿对号入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