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沪学者聚杭州探非遗传承与高校教育

22.09.2015  13:42

  中新浙江网9月21日电(记者 施佳秀 通讯员 潘昌初)记者21日从杭州非遗中心获悉,来自浙沪学者和非遗传承人、研究者近百人此前相聚浙江杭州召开的“2015年中国(杭州)非遗保护传承论坛”,论坛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与中国高校教育,共同探讨高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浙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强省,“非遗”各方面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浙江省已经通过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中,明确“鼓励、支持教育机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内容,开展普及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活动,建立传承教学基地,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

  浙江大学教授吕洪年指出推进非遗进校园,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非遗传承必须要发挥师生和领导的积极性,二是加强两个师资力量——校园的师资培养和重视民间大师;三是做好一手软、一手硬的保护传承工作,硬的是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如工具、材料等,软的是指无形的文化遗产,如劳动者的知识、经验、智慧、情感等。

  与会学者认为,论坛主办方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非遗教育教学方面颇具特色,大力推动了“非遗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工作室”,并由明显的教学成果。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荣获浙江省文化厅、教育厅联合颁发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2013年),百校百城组委会颁发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高校创意工作室”(2013年,支持单位: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杭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颁发的“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研究基地”(2014年)的称号。

  为传承非遗技艺,该学院将非遗课程纳入高职课程体系,基地面向多专业开设非遗课程,人才培养初见成效。目前非遗基地核心课程有三门,分别是国遗项目《杭州雕版印刷技艺》、国遗项目《五常十八般武艺》、省遗项目《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聘请了代表性传承人或传人黄小建、姚水琴、胡金火授课。

  记者了解到,学院现已培养掌握非遗技艺的学生近300人。学生的雕版印刷作品在“中国非遗全国院校创意作品年度推介交易会”(2014年)中获三等奖。武艺班的学生在浙江省第十届国际传统武术比赛(2015年)中获五金十二银,第十一届杭州传统武术邀请赛(2015年)上获二金。

  该非遗基地注重非遗实践技能训练,建设有“杭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室”,是目前浙江高校中唯一能够实现“选材、雕刻、饾版、拱花、印刷”全套雕版印刷技艺流程的非遗技能实训室。2015年6月,该学院申报的“黄小建雕版印刷技艺工作室”荣获“杭州市技能名师工作室”称号以及专项资金支持。此外还建设有“十八般武艺演武厅”、“非遗基地学堂”等实训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