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也在为社会做贡献时 他自己感觉真幸福

11.09.2016  11:39
  29年,翁卫东一直工作在明德小学(原杭州上塘乡中心小学)。从刚来学校时的18岁小伙子,到现在47岁的中年人,每天上下班的路新铺了好几次,他的自行车也换了好几辆,但一路遇上学生喊一声小名、看到家长聊个三两句的场景却一直没变。
  翁老师很平凡,平凡到29年来,他只会做一件事:静心育人。同辈眼里,他永远是那个默默奉献的“男班主任”。学生心里,他永远是那个笑呵呵的有无限关爱的长者。
  “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从小养成好习惯对他一生发展将会产生积极作用。作为老师,我要以身作则。”比如,不迟到。学校一般要求老师7:50前到校,翁老师每天坚持7:00到校,29年来从未改变。“提前到校,我开一下教室的门窗透透气,学生来了就有个舒适的环境了。教室里,我还可以引导学生早读,或者进行作业整理,提高早自习效率。
  这么多年来,翁老师只请过两天丧假,从未请过事假。“生活中的事,尽量少请假。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很特殊,如果你不在学校,学生学业就耽误了。”班上的每个学生,翁老师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于特殊学生,翁老师给予更多关爱。他班里曾有一个学生,右手有些残疾,为了尽可能照顾到学生的生活,翁老师鼓励同学们组成帮忙团,比如中午给这个学生打饭打菜。为了防止过度照顾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翁老师还适当地让这个学生帮些“小忙”,像分发少量作业本,或者让他辅导其他同学。“我是想让他明白,自己跟普通孩子一样,也可以做很多事。
  29年转眼一瞬,翁老师很感慨:很多学生毕业后还跟我联系,他们中有医生、律师,有的也在做老师,“当学生也在为社会做贡献时,自己真的感觉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