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学术规格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有逾千人报名旁听

02.11.2014  13:21

一场高学术规格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
因本报微信“ART一点”征集而有逾千人报名旁听
有听不懂的国画理论
也有杭州人熟稔的市井故事

  杭州人对宋画的情感毋庸置疑,但一场学术会议引来千余位观众报名参与,还是太令人意外了。10月3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上,从上午9点到下午17点,整整8个小时,650余名观众聆听了全球12位宋画研究领域重要学者的学术报告。

  会后,记者专访本次会议最资深的宋画专家、耶鲁大学杰出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80岁的班教授忆起自己的艺术史生涯,把它称为“命运的巧遇”。那是1962年,美国旧金山的“中国珍宝大展”上,25岁的他第一次看到北宋山水大家范宽的《谿山行旅图》,被中国宋代山水画的境界所深深折服。第二天,他决定放弃绘画,改行成为中国艺术史研究者。

  当班教授发表报告的时候,这样“命运的巧遇”会不会也在你身上悄然发生了?我们还未曾得知。不管是意犹未尽,还是失之交臂,今天你都可以再通过微信ART一点,看看专家们大概说了些什么。

有人勇敢地举手

为什么要研究宋画而不是其他年代

  作为独家发布会议消息的记者,当天坐在会场上挺有自豪感的。当然,这种自豪感更来自于杭州对宋画的热情。

  从讲者而言,这是一场中国大陆的重量级宋画学术会议。会议在《宋画全集》出版的背景下召开,主办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将它同时作为艺术公开课分享,但原本计划中的观众数字仅为百人左右。未料,28日ART一点上独家推送的消息与报名方式,被阅读转发近两万次,报名人数迅速接近千人。会场规模一调再调,最后不得不新增分会场作视频直播,网络直播也同步开启。

  老人、年轻学子、艺术家、爱好者……观众太多,晚到者不得不席地而坐,无论来自哪里,何种身份。有人发现,背着书包坐在第二排的,正是班宗华的学生、波士顿大学著名艺术史学者白谦慎教授。当晚,白教授在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书法讲座也被挤爆了。

  12位专家的报告,都是他们近年的研究成果。观众们也是有备而来,比如,一种平等沟通的勇气。

  第一次提问时间,一位艺术爱好者举手站起来说:“我有一个很肤浅的问题,但我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个会议要选择研究宋画而不是别的什么画?

  作为研究艺术的学者,教授们的回答兼具理性与感性。维斯理学院教授刘和平说,那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画的研究从宋画开始——第一代学者很早就被宋画中的诗意所折服。

  而放在中国艺术史的视角,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艺术系学者李慧漱的回答是:中国精致艺术的极致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晋唐法书、宋元绘画。就中国绘画而言,元画的国际学术会议也很值得开,但必须先从宋画开始。

  也有观众的问题是直接而犀利的。

  比如说,对于台湾著名学者石守谦教授谈到的,磁州窑中出现山水画是因为戏曲和宗教的原因,有一位观众提出,她曾经在有关磁州窑的书籍阅读中得知,那或许是因为北方文人来磁州窑从事山水工作的原因。

  石教授说,这也许是有可能的,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物质证据。

研究虽然很学术

内容还是有生活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12位专家的报告。

  正如本报上篇相关报道中所说,学术研究与民间研究差别很大,当天专家的报告,学术严谨,细微到极致的图像分析、反复考证的旁征博引,大部分超出了普通人的知识结构。

  专家们所探讨的宋画绝不仅限于普通人热衷的北宋和南宋名家绘画,而是包括了五代、北宋、金代、南宋四个时期。在绘画的艺术性、画家的风格特点之外,画作所透露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信息,都是专家们所深入研究的。在这里,不会开口的绘画,就好像是古人留给今人的一个暗语,专家则是揭秘者,层层剥离,分析出画家的思考和意图。

  但还是有一些部分,是杭州人一听就能消化的。

  比如,莱斯大学的黄士珊探讨的是佛教主题的木刻版画与宋代绘画之间的密切关系。她说,这其中杭州地区的版画最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南宋都城在杭州,也因为从北宋开始杭州就是著名的出版中心。她出示的南宋时期刊刻的《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就在杭州众安桥制作,其风格影响到了18世纪的韩国通俗版画。

  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余辉,则通过该院藏的五代南唐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分析出当时皇帝深藏的心机。画面上可以看到,皇帝与他的三位皇兄弟,刚刚玩了投壶,正在下棋,侍从们送来了点心等待他们享用。余辉说,当时皇族政治斗争激烈,正因如此,画上的皇帝与兄弟三人才显得关系友善而融洽,这应该是南唐中主李景授意画家的结果。

  中央美术学院黄小峰所说的宋画中的端午扇,从婴戏、辟邪和采药入手,重现了宋代的端午社会风俗,比如说,波士顿美术馆藏的《端午戏婴图》里,画面上两个小孩子在玩耍,有菖蒲、有蜀葵、有红蕉,小朋友穿着夏衣,这是非常重要的端午特征——因为衣服在古代不能随便更换,夏衣正是从端午开始更换的。他发现,凡是出现夏衣的团扇图像,基本都跟端午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