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英王徐策》进京演出 背后藏了个浙江唯一

22.07.2017  12:33

  婺剧,是金华的一种传统戏剧。过去多在农村广场、庙台演出,与农村生活接近,生活气息浓郁。因此,在长期演出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粗犷、强烈的表演风格,也正因为其接地气的特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7月16日至17日,由新编历史婺剧《英王徐策》被受邀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两场。它是我省今年唯一入选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优秀剧目展演的剧目。创作《英王徐策》的东阳市婺剧演出有限公司(原东阳市婺剧团)是全省唯一一个在省戏剧节连续四届获剧目大奖的院团。

  “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代表着中国基层院团戏曲艺术表演的最高水平。”东阳市婺剧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雷说。

  观众不肯离去,鼓掌十几分钟

  15日一大早,梅兰芳大剧院刚开门不久,部分《英王徐策》的演职员就早早抵达,开始准备装台工作。“早来早准备,演员也可以提早熟悉下现场环境。”导演王文龙和胡悦说道。每位工作人员从上午忙到了第二天凌晨1点,除了吃饭时间,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工作。

  16日晚上七点半,随着乐声的响起,《英王徐策》正式拉开序幕。唐代演义人物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等是我国千百年来百姓家喻户晓的英雄豪杰。《英王徐策》所述就是大唐朝廷围绕“灭薛”和“保薛”所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博弈。塑造了英王徐策义薄云天、精忠保国的完美形象。

  演出现场,演员们用出神入化的表演和拿捏准确的发音,引来观众阵阵掌声。他们把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这些观众家喻户晓的英雄演活了,完美塑造了英王徐策义薄云天、精忠保国的形象。老年徐策跑城片段,更是将演出推向了高潮。

  演出结束,观众迟迟不愿离场,掌声持续了十余分钟。北京的观众楼女士表示:“我以前看过几次婺剧,但这是最震撼的一次。

  半月板跟腱断裂膝盖淤青,看着心疼

  5月,在接到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通知后,东阳市婺剧演出公司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英王徐策》。从开始到结束,每位演职员没有休息过一天,全部坚守在高强度的集训一线。

  为了表演的高标准,王文龙和胡悦对每位演员的要求十分苛刻,从唱腔到动作,每一步都要亲自把关,任何细小的瑕疵都逃不出他的眼睛和耳朵。“有些动作靠嘴巴是说不出来的,只有亲身示范,演员才能更好地领会这个动作的意义。”胡悦告诉记者,东阳婺剧很久没有进京了,这一次他们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再苦再累都要奉上高标准的演出,让东阳婺剧重现辉煌。

  训练中,有两名演员半月板和跟腱断裂,不得不暂别舞台。但他们没有怨言,反而觉得个人原因拖累了集体不好意思,赵雷说:“排练到现在,很多演员都是带伤上阵,有的演员要演跪戏,膝盖上全是淤青,真让人心疼。

  高温演出也是每位演员需要克服的困难。“观众席有空调,而舞台却不允许有任何风,因为会影响舞台布景,因此舞台比观众席温度要高一倍。”演员舒旭霞说,《英王徐策》赴京前在东阳剧院举行过一次惠民演出,因为台上温度太高,舞台灯光直射,演员身着棉袄、戏服,很多演员中暑了。

  据介绍,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省申报的剧目有十几个,省文化厅组织的评委组对各个节目进行录像评比后,《英王徐策》获第一名,余姚的姚剧《浪漫村庄》获第二名。文化部对两部剧进行最终审定。最后,《英王徐策》胜出。

  33年前,东阳婺剧《铁灵关》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等舞台演出,1991年,折子戏《三打王英》受邀于文化部晋京参加“纪念徽戏进京200周年”演出,如今他们带着新编婺剧《英王徐策》再次进京,意义非凡。

  谈到婺剧魅力,赵雷这样认为,婺剧一般选取传统文化较为典型的故事进行表演,主要宣扬保家卫国、忠孝仁义、邻里关系等正能量精神,观众在享受精神食粮的同时,也能与这些故事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正能量的含义。

  三十三年流逝,婺剧情依旧

  33年前,王文俊和齐灵姣以武生和花旦的身份,跟随大型传统婺剧《铁灵关》坐着绿皮火车进京演出。33年后,他们则是以老师的身份,随婺剧《英王徐策》团队坐着火车进京。齐灵姣感慨:“总结起来可以说是‘一少一多’,少的是压力,多的是激动,梅兰芳大剧院舞台上转转,看场演出一直是自己的梦想,这次又碰上自己学生有机会在那演出,更多了一份激动。

  据悉,王文俊和齐灵姣是1979年8月同时进入市婺剧团训练班的,从第一部戏开始他们就一直是搭档。回忆往事,两人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大家都是在山坡上训练。”王文俊说,清一色水泥地,没有垫子等专业配套设备。“当时凭着一腔热情,就是想要努力训练,将演出做好。”齐灵姣说。

  艰苦的训练造就了他们高水准的技艺。1983年,全省首届戏剧节会演在杭州举行,东阳婺剧团的《铁灵关》是金华地区十余个婺剧团中唯一参演的表演。最终,经过省里对20个节目筛选,《铁灵关》被选中送至北京演出。

  可以说,《铁灵关》是市婺剧团演出史上的一个高峰,在京演出期间反响热烈。演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王文俊和齐灵姣回忆道:“其实大家都很辛苦,当时演出的演员就20几个人,男的13个,女的11个,除了他们几个主演外,其余每个人基本上都要一赶三、一赶四,有的人甚至要一赶六。”一赶三意思就是一个人要分饰三个角色,这让其他剧团的演员大为惊讶,他们纷纷表示需要60人完成的演出,东阳婺剧团仅用20人就完成了,着实了不起。

  33年过去了,时间流逝身份改变,但他们对婺剧事业的这份热爱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