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 | 代表委员说了哪些和国土资源相关的内容(之二)

09.03.2018  01:41

  两会快讯

  史耀斌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房地产税法律草案正在起草完善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财政部以及其他有关方面正在抓紧起草和完善房地产税法律草案。房地产税总体思路就是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目前,我们正在设计、完善,同时进行论证和听取意见。”在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就房地产税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史耀斌表示,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房地产税制度,中国会参考国际上共性的制度性安排的一些特点,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合理设计房地产税制度。“比如说合并整合相关的一些税种,再比如说合理降低房地产在建设交易环节的一些税费负担等。这样的话,使我们设计的房地产税制度能够更加合理、更加公平。

  史耀斌介绍说,房地产税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收入分配,特别是个人财富的集聚,起到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筹集财政收入,用来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

  史耀斌归纳了世界各国房地产税共性的制度安排。一是所有的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都会按照它的评估值来征税。二是在所有国家的房地产税制度安排中,都有一些税收优惠。比如可以作出一定的扣除标准,或者是对一些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三是房地产税属于地方税,它的收入归属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用这些收入来满足教育、治安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等支出。四是因为房地产税的税基确定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建立完备的税收征管模式,这样才能使房地产税征得到、征得公平。

  (记者 焦思颖)


  会场内外

  小康路上,谁也不能掉队

  “对于脱贫攻坚的问题,我再补充几句。”在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在代表回答完问题后又按亮了话筒。

  “农村的精准脱贫做得不错,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城市中还有一部分居民生活非常困难,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很有可能在小康路上掉队。”鹿心社说。

  江西省政府通过调研,专门出台城市帮扶举措,把现有各项政策整合起来,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通过这项措施,把城市特困群众列入帮扶网。“到2020年全面小康,城市的贫困人口一个也不能落下。”鹿心社语重心长。

  江西赣州作为国土资源部定点帮扶对象,过去几年,立足对口帮扶地区的工作实际,走过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扶贫、贫困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制定超常规“订单式”政策扶贫等发展阶段,经历了从资金、项目扶持到国土资源全方位政策支持,再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工作跨越。

  进入新时代,精准脱贫如何能更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市长王少玄举了“一个鸡蛋”的例子。“激发内生动力就好比一个鸡蛋,从外打破只是食物,从内突破才能孕育新生命。为此,我们要更加注重‘精神补短’,激发群众‘我要脱贫’的斗志。

  “我们需要政府扶持,但不能靠政府抚养。”这是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对王少玄说过的一句话,让他铭记在心。

  彭夏英的丈夫在外务工时摔伤了腿,干不了重活,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彭夏英担着。她像许多村民一样,拿着竹筷等竹制品到市里去卖,拼尽全力生活,可收入只够温饱。

  现在的神山村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业。彭夏英将住了大半辈子的农房腾出来,按照同时容纳60人用餐的规模,置办了餐具、桌椅,办起了农家乐。用活农房,彭夏英如今成功脱贫,光是“农家乐”,她家的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

  “脱贫摘帽只是中考,全面小康才是大考。”王少玄认为,脱贫攻坚不仅要在进度上走得快、走在前,更要在质量上走得实、走得好。为此,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标准不降,一手抓脱贫摘帽、一手抓巩固提升,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焦思颖)


  两会访谈

   全国政协委员赵松: 加强土地科技创新 支撑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理解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各项指标数字体现出的高质量,更应该是百姓生活中切切实实感受到的高质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说。

  “加强土地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赵松今年提交的提案内容,既是她自己的迫切心声,也代表了新时代土地科技工作者们的共同心声。

  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土壤治污、粮食安全、产权保障……经济社会的高效、安全、绿色发展都离不开土地,也离不开土地科技。“我国人地矛盾突出、水土资源严重不匹配、持续高强度利用等问题世界罕见,难以沿用国外已有的科学认识和技术方法,必须依靠中国科学家,运用中国首创技术解决中国资源难题。”赵松指出,与其他领域相比,土地科技创新作用更基础、过程更复杂、需求更紧迫,是国家战略科技的重要组成,亟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采取战略措施加强科技力量,推动建设国家土地科技创新体系。

  “我国土地科技创新整体处于跟踪模仿阶段,土地科技创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提案中,以问题为导向,赵松一一列举出当下土地科技工作者面对的诸多困扰:

  缺乏原创性机理研究,认识土地、改造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方面重制度、轻技术,缺乏科学知识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土地科技创新产品不足,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供给能力滞后,尤其是土地生态化、工程化技术严重不足;土地科技创新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明确,缺乏快速有效的应变力,国际先进技术以至国外普遍应用的技术、方法、装备未能及时跟进;土地科技创新不成体系,难以在关键领域形成有效突破……

  “这些问题由来已久,亟待系统解决。”赵松认为,土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滞后必将影响土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制约土地供给侧高质量、高效率改革成效的发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这让赵松振奋不已。“土地科技创新的春天来了!”她认为,应当抓住机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大力推进土地科技创新,将土地科技创新进一步定位为“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在提案中,赵松建议,要深度挖掘资源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潜力,开辟“土地科研特区”,解决因体制机制制约导致的土地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其次,要建设国家土地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土地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基地、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提升国家土地资源管控及治理能力;同时,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我国中长期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资源安全科学问题,按照全链条、一体化整体布局,提供系统方案和应用示范,加快步入世界土地科技创新第一方阵的步伐。

(本报记者 乔思伟)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