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协委员聚焦“扶贫” 精准支招少数民族村发展

28.01.2016  10:03

  中新网杭州1月27日电(记者 谢盼盼 见习记者 章天启)“不把绝对贫困带入‘十三五’!”2015岁末,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的承诺成为现实。正在此间召开的浙江省两会期间,浙江政协委员着眼于少数民族村的经济发展问题,为扶贫精准支招。

  2015年是在浙江扶贫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

  这一年,26个欠发达县一次性摘掉了“欠发达”帽子,正加快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之路,浙江的区域协调发展方式由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追赶型”转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功能分工型”;这一年,该省拉网式排查出来21万户(43万人)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户户实现了脱贫。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农办副主任、省扶贫办副主任邵峰表示,浙江无论是消除绝对贫困还是减缓相对贫困,都走在中国前列,且扶贫工作十分扎实。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雷祥雄特别关注少数民族村的发展问题,他表示,2014年浙江农村少数民族人均收入为9752元,仅为浙江农民人均收入一半还不到,浙江省“十三五”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村要同步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浙江省是少数民族散居省份,“六普”显示,少数民族人口1214683人,占浙江常住人口的2.2%,已包含全部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行政村有437个(其中回族村6个),分布在20多个县(市、区)。

  在雷祥雄看来,浙江437个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群众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民族村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瞄准现状再出发。在深化437个民族村精准扶贫上,雷祥雄建议,浙江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谋划。建议省里成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农办、发改、民宗、财政等单位参加的民族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对民族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建议由领导小组牵头,初步理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好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一般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差民族村名单。

  雷祥雄还建议,浙江应增加专项资金,加大基础投入,并且加大对口支援,推动定向帮扶,与此同时,少数民族行政村应提升内生动力,实施精准扶贫。“无论上级政府帮扶力度多大,民族村干部群众一定要自觉行动起来,提升内生动力,共同努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展望下一步的扶贫工作,邵峰还建议,今后浙江的扶贫工作,一方面要巩固绝对贫困的消除成果,特别对慢性贫困者要由社会救助制度进行长期保障;另一方面要减缓相对贫困的发生程度,缩小社会的收入差距;减缓相对贫困的扶贫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即使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或者将来实现了现代化,只要社会有明显的收入不平等,就需要进行减缓相对贫困的扶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