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文明主旋律 投身两美主战场——永康市妇联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23.11.2015  19:51

今年三月份来,永康市妇联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开展了垃圾分类巾帼先行、辣妈乡音宣讲等系列活动,同时牵头实施开展“一十百千万”工程。  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00余次,发放资料40多万份,组织各类培训600余场,精心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片、PPT课件、易拉宝、环保袋、宣传展板等公共品,不定期地开展督查指导和实地暗访,多措并举地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集市、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文化礼堂,为顺利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奠定了坚强有力的妇女群众基础和保障。

一、组队伍,干部群众齐心协力

市妇联坚持打造美丽团队作为推动工作的法宝,积极搭建巾帼有为的平台。 一是 利用接地气的乡音,成立辣妈宣讲团,以各辖区为单位分别组建18支队伍,通过她们惟妙惟肖的表演、通俗易懂的乡音开展各类宣讲120余场,把垃圾分类行动真正传递到千家万户;依托中月五星民乐团的专业力量,以小品、鼓词、三句半等文艺形式在各乡镇巡回演出,让垃圾分类理念家喻户晓。 二是 发挥女干部的力量,搭建“百名女干部联百村”助力平台,全市女干部联系百个垃圾分类示范村,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调研、开好一次动员会、上好一堂垃圾分类课、参加一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建好一套制度为总载体,为各行政村顺利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市妇联及时建立女领导干部的短信群发平台,定期将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要求和工作重点及时发送至每位女领导干部,并积极做好信息衔接工作。 三是 干群齐心 不断壮大基层“巾帼志愿队伍”,以妇代会、村女委员、女村民代表、村干部家属为骨干力量,发动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垃圾分类工作,在联系、督导、反馈、落实等环节中不断推陈出新,引导农村家庭垃圾不落地,分类从源头做起。

二、      出声音,网上网下同频共振

动员宣传”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首要也是重中之重的环节,市妇联以唱响巾帼好声音为主基调,通过网上网下同时发声,同频共振,做到宣传工作走在前,形式、领域、群体全覆盖。一 是传统媒体大力造势: 相继在省、地、市三级传统媒体持续不间断的推出专题报道,从开展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典型做法、创新形式、成效显现等不同层面着眼,再分别从动员篇、学习篇、宣传篇、落实篇等多篇章入手,全方位地营造势不可挡的舆论声势。 二是指尖媒体美丽播报。 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开展垃圾分类美丽播报,在永康妇联的官方网站上开设垃圾分类网上学习专栏,动员全市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网上垃圾分类知识学习,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相继推送垃圾分类报道50多期,图文并茂地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动态和进展,全面推行微信群 “随手拍”,层层妇女组织互晒做法,互谈感想,共同提高。 三是有形声音深入人心。 利用聚会、演出、会议等场合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猜,寓教于乐的方式受到了老百姓的追捧,既能够很好地宣传,同时也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专门制作内容简明、形态可拘的苹果小贴士,贴在家中醒目处,把垃圾分类知识时刻传递到家庭日常生活中,达到温馨提示的目的。利用节庆或重点工作的时间截点,如三八节、六一节、透环妇检、现场会等时机通过发放倡议书、宣传用品、播放视频、实物演示等形式,不遗余力开展宣传。

三、      树典型,美丽示范 明引领

一是 通过百村示范先行,带动区域整体推进;每个乡镇确定4—6个示范村,作为先行先试的典范,每个村配备一名女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并专门制作《永康市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手册》,力促一村一册一典型的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特色化、实效性,市妇联每位机关干部都具体联系到村,每位班子都联系到乡镇和村,定人定点定职责,开展联系指导工作。 二是 开展洁美村庄(家庭)评比工作;在往年开展评比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将垃圾分类作为前置必备条件纳入考核要求,同时将日常巡查作为其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力求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是 培育和扶持美丽团队,对于垃圾分类工作涌现出的好团队、好做法,市妇联也及时予以激励和扶持,如龙山镇的辣妈乡音宣讲团,在第十届农展会美食展上的集体亮相,进一步提升了她们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也得到省妇联领导、市长的双双点赞;芝英溪岸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半年多来的“坚持”赢得村民们的认可和支持;唐先镇岩洞口村的巾帼志愿者把用心对待工作、耐心对待农户,坚持每天督查作为垃圾分类的行动指南。 四是 好婆媳引领文明乡风,121场婆媳秀进文化礼堂在丽州大地掀起一股家庭美德文明和谐风,一个个家庭、一组组节目、一对对婆媳,演绎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家风,也进一步倡导了垃圾分类,从家家户户做起的文明素养。

四、      促机制,四级联动家+效应

2015年,市妇联着眼工作实际,准确定位,以家庭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细胞工程,先后出台《门前三包长效管理机制》、《“一十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 “洁美村庄”、“洁美家庭”创建活动》等一系列的文件,并充分发挥妇联的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通过市、镇、村、户四级联动,着力营造了“学、比、赶、超”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发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家+效应。一“”:紧扣“改陋习 提素养”这个总目标,围绕“女性素质提升工程”,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阶段分层逐级进行通俗易懂、可操作可接受的系列培训。如针对农村一线妇女干部,实施业务基础培训,组织全市各行政村的妇代会主任和分管卫生的女委员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入户指导能力;针对在校学生,实施家校合作培训,以PPT课件的形式从课堂中培育分类意识,并带动广大家长共同实施垃圾分类;针对镇(街、区)分管领导和妇联主席,实施现场推进培训;针对广大家庭成员,实施空中课堂培训等。二“”:在村一级实施“红黄公开栏”,坚持定期组织评比,让农户在荣辱感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参与,对分类不到位的农户进行温馨提醒,同时给予表现不错的家庭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在镇一级采用“流动红旗”,在每周巡查环境卫生的基础上,综合评定出月、季、年度的先进,并督促落后村限期整改;在市一级,定期组建督查组对垃圾分类开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每季将检查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落实不到位的采取约谈措施。三“赶超”:按照各地组织实施情况,市委农办、市妇联每年联合在全市范围内综合评定出垃圾分类工作示范镇1个,奖励10万元;示范村10—20个,每村奖励2万元,并逐级开展示范家庭评选,推动各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创新发展,取得实效。

自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一十百千万”工程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是村妇代会参与意识比较强。妇代会、女干部们的责任担当得到充分体现,基层妇女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二是宣传发动比较到位。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即符合群众的需求,又实现宣传效果,做到层层发动,广泛参与。三是群众接受能力比较好。垃圾分类符合通俗易懂的原则,这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更能得到普通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四是群团作用发挥比较明显。群团组织能够转变工作,重心往下,紧抓群团工作的灵魂,切实凝聚、联系、服务好基层群众。五是有效的弘扬了文明新风尚。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实际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比如少数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家庭参与分类的自觉性以及投放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的科学化、规范化、成效性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垃圾分类工作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在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只要是我们真心为群众服务,再难的工作老百姓也是会全力支持的;只要我们努力为基层服务,再累的工作基层组织也是踊跃参与的;只要我们坚持为发展服务,再脏的劳动也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永康市妇联)

 

 

‍栏目:美丽家庭    编辑:王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