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妇联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系列活动

23.12.2015  15:55

为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妇联工作和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向和重点,龙泉市妇联坚持用中央、省委精神和省、丽水妇联要求来指导工作,以“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为载体,听百姓说实话、与百姓交真心,把工作真正做到妇女群众心里去。

一是围绕“20%”,做到心中有数,探索建立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能力,以“20%”的基数为要求,市妇联把“大走访”系列活动作为解决民生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的有益探索,不断改革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 1. 让活动“早落地”。 详细解读省、市妇联的活动规则,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让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第一时间对走访活动的内容、措施、目的、等进行了安排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 2.让部署“更有力”。 开展龙泉市女干部素养提升培训班,组织妇代干部认真学习、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当好政策精神的“宣传员”,党群关系的“联络员”。邀请市副科以上女领导干部为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出谋划策,要求各级妇女干部充分发挥亲近群众的优势,腿跑得勤一些,做到原滋原味的收集民意。 3.让民情“有回声”。 统一定制妇联基层大走访记录本,妇联干部手一册,走访一个记录一个。要求将受访妇女的具体信息、当前的困难和需求及对妇女工作的建议等内容进行真实记录,记录下走访的工作历程,承载起群众的酸甜苦辣。

二是掌握“四必访四必到”,主动链接社情民意,组织动员广大妇女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重心下移,面对面关心了解妇女家庭的烦心事、愁心事、大事、小事,构建“听百姓说事、与百姓交心、为百姓解忧”的民情走访机制,真正把“大走访”系列活动走出声音、做出形象。 1.“零距离”接触。 按照一级访一级的方式,建立市、乡、村三级走访队伍,对因病致贫、残疾等特困妇女家庭进行重点走访,切实提高基层妇联的履职能力和活动的有效针对性。如在走访中了解到,兰巨乡五梅垟村患先天性肢体残疾的的徐妹妹,小学毕业,今年61岁。家中有88岁的老父亲,下有子孙,小女儿与常人略有不同,怕见生人,疑似自闭症。一家6口住在祖宅的老房子里,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乡班子成员、妇联与五梅垟村村两委干部协商,将徐妹妹安排到五梅垟村做卫生保洁员,使其能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为其女儿、女婿提供农村实用技能培训,重树其创业致富的信心,使该户真正走向脱贫致富。 2. 面对面”沟通。 充分利用村(社区)的妇女之家、文化礼堂、宣传栏等渠道加大宣传,让每个妇女都知道、都愿意与妇联干部面对面交流,让妇联工作真正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如在走访中发现农村普遍存在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村中留守的老年妇女生活困苦,有病有痛得不到及时救助的问题。 3.“心与心”交流。 走访调研活动采取分层级和自我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基层组织的运转情况、基层服务阵地的建设使用情况等,立足薄弱环节,明确症结所在。如反映较多的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往往身兼多职,无法专一负责妇女工作;妇代会主任一般都兼顾计生、村务等工作,村级妇女组织作用发挥受限等问题。

三是聚焦“固本强基”,挖掘资源结对帮扶,让妇女群众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通过有针对性的走访和调研,进一步了解妇女群众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社会活动等情况,掌握基层组织在工作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动态信息,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整改帮扶对策。 1. 发展好美丽经济。 以助推妇女就业创业为抓手,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建设“升级版”来料加工,引领带动更多的农村赋闲妇女实现就业。在探索建立丽水市第一个乡级来料加工资金互助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丽水市第一个市级来料加工资金互助会,共有50名经纪人入会,筹得股金60.3万元,帮助中小来料加工点解决转贷资金难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创业指导等措施,举办来料加工经纪人素质提升班、龙泉市育婴员培训班等,推动妇女群体综合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构筑好美丽阵地。 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创造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巩固好党在基层的“桩脚”。以妇女之家为依托,开展技能培训、基层走访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支善于调查研究,善于与不同群体沟通交流,善于借机借力为妇女办实事好事的高素质妇联干部队伍;发挥妇女组织联系妇女,深入家庭的优势,让妇女之家成为引领妇女创业就业、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依托妇女之家建立巾帼志愿服务队41支3000余人,带动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 3.开展好美丽行动。 拓展“”字活动载体,围绕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深入实施以家庭洁净、庭院美化、村容优美为主题的“洁美”行动,引导“美丽主妇”共建“美丽庭院”。共有19个乡镇(街道)、21个机关妇委会、9个巾帼文明岗参与了38个村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让村子“面子”、“里子”一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