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洞头打造更贴近群众的“妇女微家”——创新“妇女之家联盟”基层阵地的思考与实践

13.06.2016  18:10

妇女之家”是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重要抓手,在服务广大妇女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农村区域面积不大、村居分布较散,妇女群众人数多等原因导致“妇女之家”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当前,基层“妇女之家”阵地建设主要有两类。 一是 妇女之家”建设融入文化礼堂。 优势: 有阵地保障的“妇女之家”服务功能发挥较好,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更有组织和计划,广受基层妇女群众的欢迎。 不足: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各地发展不均,还处在起步阶段,覆盖面(阵地数量)约占30%左右,阵地资源缺口较大。再则,文化礼堂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妇女活动时间灵活的需求。 二是 妇女之家”直接设置在本村(社区)办公楼的功能室。 优势: 妇女之家”从覆盖面上做到“一村一家”,能体现一定的服务功能。 不足: 阵地职能交叉,阵地面积缩水,阵地功能弱化、内涵不足、活动受限,出现见缝插针、随意化、甚至省略化现象。

洞头妇联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开展加强和改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省级试点工作为契机,秉承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目光向外向远,探索“妇女之家联盟”发展机制,在试点村形成“我为妇联建阵地、妇联为我解难题”的浓厚氛围,把 “”建在妇女中、把“”建在家门口、把家建在心坎上。

一、挖掘 资源 ,定规范建家。 洞头妇联深入村居、社区,全面了解妇女工作阵地情况,在推动妇女之家融入文化礼堂的同时,探索在有场所、有条件、有活动、方便周边邻近妇女的村(社区)妇代会执委家中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妇女家中建立“妇女之家联盟”,目前8个试点村已建3个联盟分站。按照“一家三微”标准,即为“妇女之家联盟”统一印制“微家规”、“微标识”、“微记录”,开辟学习文化角,赠送《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等女性刊物,在规范建家的基础上,通过精神文化扶助增强妇女之家的活力,用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办法把高层的声音传递到最基层的妇女群众之中,为“妇女之家联盟”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打造全区“妇女之家联盟”样板。

二、立足实际,送服务到家。 妇女之家联盟”是妇联组织下沉到最基层、扎根妇女群众的一种有效形式。洞头妇联树立“微服务”理念,结合“三联三下”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按需服务,因人而异、分门别类开展送服务到家活动,构筑起全辖区覆盖、全方位服务、全体妇女群众参与的服务格局。抓住低保贫困、下岗失业等弱势女性群体需求,在小北岙村“妇女之家联盟”通过开展手工技能展示、设立来料加工点,积极帮助鼓励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打造就业创业之“”;着眼于广大妇女群众的普遍需求,在状元村“妇女之家联盟”通过组织开展广场舞教学等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精神文化服务活动,让广大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收益中发展,打造文化娱乐活动之家。

三、微家融爱,创和谐之家。 树立“微和谐”理念,把“妇女之家联盟”建设作为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利用妇女之家联盟开展救助、帮扶、调解等服务,从而以“微服务”促进“微和谐”。通过“妇女之家联盟”,把妇女中的能人、热心人组建成巾帼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成为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好帮手。她们参与五水共治行动、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反家暴宣传行动,她们是“红色邮递员”、她们是“绿色宣传使”,她们成为公益行动的先行者、宣传员、排头兵、监督员。针对孤寡老人,她们免费为孤寡老人编制爱心拖鞋、制作爱心粽子;在日常生活中,她们为妇女群众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化解心理困惑、疏导负面情绪、调适婚姻关系,使妇女姐妹的“心里话”有地方诉说,郁闷的情绪有地方排解,困难的事情有地方求助,在促使和谐、维护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