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如何统筹城乡 丽水:“烧饼村”变“淘宝村”

28.06.2015  18:13
  丽水,丽山秀水。

  这个位于浙西南的山区市,过去人们提起来,都会连连摇头:穷!

  而现在,则满脸艳羡: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提高幅度全省第一!

  专家给出的论证是:农村电子商务给丽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鼠标,农民生产方式变了

  山路弯弯,无休无止。从早上跑到中午,不知转过了多少个山坳,车终于驶进了缙云县壶镇北山村。

  指着身后绵长的山路,丽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伟华介绍:“过去丽水穷,就穷在了环境上。农民端着金碗熬苦光阴。”

  丽水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地占到88.42%,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3573座。尽管大自然赋予了丽水众多的名特优农副产品,由于环境制约,卖难始终让历届政府愁眉不展。

  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是农村电子商务——一根网线,一台电脑,把买家和卖家连在了一起。

  而丽水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缙云县壶镇北山村一个叫吕振鸿的青年农民分不开。

  缙云烧饼,远近闻名。早年,吕振鸿和很多老乡一样挑着担子走南闯北卖烧饼。见识多了,他的脑子也活络起来:网上可以购物,那么能否卖烧饼呢?这一想法令他激动,收了烧饼摊便回到老家捣鼓起了电子商务。

  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已开出网店近300家。整个北山村从穷得叮当响的“烧饼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淘宝村”。

  吕振鸿的探索,也让丽水市委、市政府受到启示:2012年1月,丽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村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全市推广“北山村模式”;市政府决定,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扩大主体,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核心因素。丽水实施了万名网商培育工程,广泛开展培训见习和集聚孵化,引导青年网上创业。根据网创青年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班次、不同类别的网上创业培训。短短两年,全市就开办农村电子商务专项培训140期,培训青年7081人。

  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壮大,为推进有序竞争,丽水又适时推出特色平台应用。2013年12月建立了浙江首家地级市馆——淘宝“特色中国·丽水馆”。与此同时,率先在全国开展“一村一店”项目,把丽水农产品一个个搬上网。

  政府助推,带来了丽水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4年全市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达76.7亿元,拥有5个电商百佳县,全国211个“淘宝村”丽水就占了5个。

  拥抱网络,首先带来了农民生产方式的变化: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鼠标,成了当下丽水农民的新形象。

  把锄头和鼠标捆在一起,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充分对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精确与高效,长期困扰农民的卖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使潜在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

  不久前,遂昌土猪肉上“聚划算”,吸引了上百万人关注,3天时间网上卖了2万斤,成为了生鲜电商的经典案例。

  打开淘宝“特色中国·丽水馆”,“倪老腌”辣椒酱的广告词一定让你印象深刻:“在丽水农产品电商中,有这么一朵‘奇葩’,把便宜的辣椒酱卖到最贵。”确实,乡土味十足的“倪老腌”辣椒酱淘宝上的售价是400克48元,号称史上最贵的“土豪金辣椒酱”。

  这么一贵,方圆附近几十个村子种植的辣椒跟着“土豪”起来——身价也都翻番。

  丽水山里一只活蹦乱跳的土鸡,“飞”到杭州消费者的餐桌上,最快需要多少时间?11小时。消费者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丽水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联合淘宝农业挑食频道,从产地直送“鲜土鸡”到消费者的餐桌。

  “‘把东西卖出去’,‘把东西更好地卖出去’,三字之差,说明了农村电子商务给丽水带来的变化。”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这样总结。

  空间距离拉近,城乡统筹加速,农民生活方式变了

  “一个200口人的小村,通过我们服务站一个月就在网上买了2万多元的东西。”遂昌县“赶街”项目服务站的柳志军这样介绍。

  丽水到杭州汽车要走5个小时。由于空间的阻隔,大城市的“流行色”到了丽水,过去往往成了“明日黄花”。而今,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进农家,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感一下子消失了,农民通过网上“赶街”,随时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大城市流行什么,哪怕再偏远的山乡也会立马开始流行。

  6年前,记者第一次到丽水采访时,最大的感受是丽水人“土”。这次采访记者看到,杭州今夏刚刚流行的“拼色皮鞋”,在偏僻的庆元山乡许多女孩也都穿在了脚上。

  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葛学斌的话语中透着自豪:“过去人们有这样一个看法,‘农村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现在,在互联网面前,城市、农村人人平等,大大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

  不独如此,由电子商务带来的变革,在农村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打工东奔西跑,不如创业淘宝。”丽水浓厚的农村电子商务氛围,使许多在外务工的青年纷纷回乡网络创业,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空巢”带来的老人赡养、儿童教育等问题。也开辟了一条“就业本地化”的路径。

  缙云壶镇70多岁的刘运好老汉做梦也没有想到,靠采桑叶卖给网店也能养活自己。过去,桑叶仅被用于养蚕,现在他晓得:一片叶子原来可以加工成艺术品。

  丽水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的普通“农民掌柜”发家致富的故事,让丽水的绿色生态产品不经意间走向了全国,飞向了世界。

  上网卖产品,还锻造出了具有全新经营理念的新一代农民。走进丽水古堰画乡的一间古宅,跃入眼帘的是一幅清新画面:青石板天井承接着屋檐的滴滴落水,青藤青苔诉说着岁月沧桑。你一定想不到,这不是景点,而是“倪老腌”辣椒酱的生产工厂。

  生产工厂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个老宅?创始人倪向明说起来充满感情:“我的产品是伴着情怀去做的。手工制作,跟这个老房子的气质很吻合。”

  像倪向明这样的电商,促成了农村生活的另一大变化:让农村古建筑重焕活力。大量闲置的农房空间被用作农村网商的仓库,实现再利用。

  什么叫公共服务?以前农民只在新闻里听过。而今,已真真切切走进了他们的生活。遂昌县“嘉言民生”公司的互联网购物服务网点叫益农信息社,设于村委会等乡村的公共场所。村民需求的基本服务在这里都可以解决:ATM取款机、电商代购代销点、文印、免费WiFi……乡村拥有了和城市社区一样的社交场所,能不影响到生活方式的转变?

  王永康书记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不仅仅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也在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上打通了居民与农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它是统筹城乡的‘催化剂’。”

  好事做好,路还很长

  尽管丽水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但王永康书记在采访中谈到的更多的是问题:“网店规模小、高端人才缺乏、物流体系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滞后、网上农副产品的质量把关不易等等,都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的确,王书记谈到的这些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也有所感受。北山村目前面临的问题,就凸显了农村电商发展中的这些尴尬:小小的山村一下子开出了近300家网店,逼仄感迎面而来,走进村子给人的感觉是所有的空间都被用来堆置商品。

  农村电商发展之初,这样的集聚方式天然而便利,但随着电商企业规模壮大,问题开始显现:道路狭窄,物流配送效率低下;农房空间狭小、设计简陋、建筑质量不佳,不仅影响企业生产效率,还易引起火灾……

  农村电商长大后,怎样为他们提供优质发展环境?恐怕不只是丽水需要面对的难题。

  有学者认为:当一个乡镇辖区内出现3个及以上淘宝村的时候,就意味着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中等规模的产业集群,对于农村创业和就业都会形成强大的拉力。

  怎样让拉力释放出来?好事要做好,看来政府要走的路还很长……

  无论路有多长,有一个事实毋庸置疑: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重大释放!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抓住了农村发展的先机。

  那么,该怎样去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