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女生沉溺“死亡游戏” 双双走入自杀歧途
浙江在线01月14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张颖颖)昨天上午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谢健的专家门诊。
一名来自富阳的高三女生来看病:“医生,我想死,觉得活得没有意义,不开心。”听了这话,谢健低头想了想,开始了他专业的询问和循序渐进的辅导。
如果是一般人,听到这里会冒出一身冷汗。而在谢健看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病例,他已习以为常。
结束门诊,他长嘘一口气,无奈地摇摇头。“现在的孩子,真的让人难以捉摸。好多人都想着自杀,这已经成为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了。家长们,真该好好关心关心孩子了。”
让他一直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两个女孩子的故事。其中一个,现在还会定期找他来辅导。女孩是从迷恋死亡游戏开始渐渐走入误区的。
高中女生沉溺“死亡游戏”
一个服安眠药一个割腕
去年12月底,医院急诊室送来两名年轻的女同学,都已经昏迷。一个服了大量的安眠药,一个手腕上留着深深的刀痕。后来才知道,两个人都是高一学生,同班同学,很要好。
服用安眠药的姑娘叫小墨(化名),经过洗胃等抢救,终于救了回来。看着外孙女脸色苍白地躺在病床上,70多岁的老人心疼地留下了眼泪。
外婆说,小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之后一直跟着她。“她平时很乖,成绩很好。她不是个死读书的孩子,爱好也比较广泛,书法、古筝、围棋都不错的。”说起孩子,作为退休教师的外婆是一脸的骄傲,可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外孙女会走到这一步。
小墨清醒后,道出了实情。她上网的时候,无意间进了一个贴吧,里面的人都在讨论“死亡游戏”,好像很刺激。她就和好朋友一起体验了一下,真的让她们大开眼界。“那种感觉真的像死了一样。”
也许开始迷恋这种“死亡”的快感,两个女孩子最终走上了这一步。也是在这个时候,家长们才知道,自己最疼爱的孩子在寻求死亡。
她迷恋“死亡”是因为“双相抑郁症”
这个病青少年更容易患
如今,小墨会定期来医院找谢健辅导。
小墨迷恋“死亡”是因为患上了“双相抑郁症”。
谢健解释,一般是单相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抑郁症,发作也只是情绪抑郁。而双相的,则有两方面的表现,可以表现成为抑郁,也可以表现为情绪过度兴奋,非常狂躁。双相抑郁症从起病到确诊需要9年的。
“很多人会误以为,不得志的人才会有抑郁的倾向,其实不是的。现在不少很优秀、很聪明的人,就会患上双相抑郁症。”谢健说,患者比较亢奋的时候,会特别有创造力,不乏诗人。所以,像小墨这样优秀的孩子患上双相抑郁症并不奇怪。
当然,患病的原因也比较复杂,综合多种因素造成。每个案例的原因也会不一样。就拿小墨来说,因为是隔代带养,所以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据国外流行病学的统计,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症的发病率是1:1,但双相抑郁症比单纯的抑郁症发病人群更年轻,危害更大,造成的自杀率要高。抑郁症的高峰患病年龄是25-30岁,而双相抑郁症是15-19岁,抑郁症的自杀率为10-15%左右,双相抑郁症患者中25-50%的人有自杀企图,自杀死亡率是11-19%。
“近几年,双相抑郁症死亡已经位居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前列。”谢健不得不说出这样的结论。
面对青春躁动的孩子
家长该做些什么
谢健说,现在的家长工作忙,对于孩子的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面对孩子抑郁的表现,总觉得是借口、逃避学习、沉迷网络、懒惰等,有的索性觉得这就是叛逆期的表现,很正常。
其实不然。
实际上,家长总是忽视了孩子的躁狂期,误以为是正常状态,而孩子开始抑郁的时候,家长就认为孩子只需要心理疏导。医生也不能观察到孩子的全部病情,所以极易误诊。
“很多家长发现了孩子情绪方面的问题,会自动逃避,因为对心理疾病非常抗拒,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谢健认为,当孩子们出现问题时,家长们有推脱不了的责任。
“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好比厌世、不愿意说话、不想吃东西等,一般出现这样情绪半个月以上就要尽快到临床心理科就医。坚持吃药,防止因为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带来更大的危害。”当然,他也表示,家长们可以放心,只要配合治疗,孩子们是可以恢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