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游饫看墨写太行 浙江画院艺术家太行采风

06.11.2017  11:43

  “到了太行写生,才知自己学的技法方恨少。”看着眼前太行山上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浙江画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感慨。

  10月22日至11月1日,由院长孙永带领队,陈虹、茹峰、袁进华、赵跃鹏、陈青洋、姚晓冬、余昌梅、林爱国及研究员、学员等30余画家赴太行山腹地写生采风。

  太行山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息息相关,孕育了荆浩、关仝、范宽、李成、郭熙等描绘太行山的山水画大家,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但代表着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成就,而且也代表着中国山水画艺术巅峰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崇高的美感,深刻影响着后世。“饱游饫看”是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山水诀中提出的,要饱览群山,身心与自然交接,胸中有丘壑,才能体悟自然天成的画卷,进而搜妙创真。

  《中国国家地理》中曾说:太行山,把最美的第一段给了河南。此行,艺术家们历揽云台山、王莽岭、郭亮村与石板岩等地,在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更途经锡崖沟、南昆山、郭亮村与阱底这4条中国仅有的挂壁公路,深深地感受到人民的伟大与坚强。艺术家们一边用眼“饱游饫看”,一边用心默默铭记,一边用笔记下对于山、对于人们、对于时代的速写。

  孙永说,太行山水是两宋山水画家的主要范本,具体山峰丛林构造造就了两宋山水发源、成熟并登峰造极,也是当年天人合一和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每当他身临其境,两宋前贤的恢弘巨篇就会不断在脑海闪现。其实本次太行采风,浙江画院已酝酿了一年多,终于在秋高气爽之季成行,这缘于他在12年前的太行采风经历。

  12年一轮回,本次行程纵横数百公里,跋山涉水,饱览群峰沟壑,巍巍太行是亘绵于中原大地上的一部象征着民族魂魄的史诗,解读“”是我们每个艺术家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这是我第二次进入南太行采风写生,上一次还是在15年前。几乎是同样的时间,当时画油画的我被那浓丽的秋色所吸引,关注的是阴阳转换间的色彩关系,西画中的色彩与中国画中的笔墨有些相似,使人着迷。”陈虹说,从事中国画创作十多年后的今天再次来到南太行,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季节,太行的秋色浓丽依然,但关注点已有变化,关注的是秋阳中萧瑟的明净,澹泊高远。

  茹峰说,山水画工作室有20多位艺术家参加采风活动,占到写生人数一半以上。太行山的雄伟壮观,不同于江南的秀丽山水,五代北宋,美术史上很多经典作品取材于太行,影响深远。这次我们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这里,面对这现实版的北宋山水,大家非常激动,或水墨晕章,或目识心记,把对自然的感受转化成一种艺术境界,创作出一幅幅深具感染力的图像,努力把这重峦叠嶂搬回家。

  太行山之行虽然结束了,正如浙江画院的艺术家们以往的湘西之行、丽水之行等采风一样,“走进基层,扎根时代,反映生活”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创研理念。行进在祖国的河山中,艺术家们以画笔讴歌时代,以记录感恩人民,这是身为美术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浙江画院全体同仁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