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前杨村旅游扶贫“造血”增收

06.04.2016  21:10

近年来,天台县前杨村开展旅游扶贫工程,建设集生态、人文、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扶持当地农户发展特色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实现低收入农户“造血型”增收。2015年,前杨村共接待游客46.8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780万元;带动本村农民收入从2010年的5400元提升至11254元;全村在2015年初就全部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

          一、开展综合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整合山区经济、美丽乡村、扶贫开发等项目,2015年投资760万元,修建了800多米的游步道,新建了1座廊庭和2个旅游公厕,对村内的四知堂和农事馆进行改造。同时,实施亮化工程、绿化工程、天网工程,引导居民结合古道风情进行外墙立面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安全指数。借势“五水共治”,整治周边河道1000余米,开发龙潭幽谷、秋香瀑等景点。

              二、开发古道资源,拓宽旅游发展之路。 前杨村始建于南宋,村内有一条修建于1000多年前的12公里长的南黄古道,是江南古道群落中以红枫、商贾、侠道、儒学等文化与景观为最大亮点的一条旅游线路。县扶贫办和南屏乡充分挖掘古道价值,推动前杨村走“农旅结合”发展之路,编制《南黄古道旅游规划》,把旅游扶贫作为脱贫致富捷径。通过“红枫节”等节庆活动打响“北有香山红叶、南有南黄枫叶”品牌;利用植树节、三八妇女节、“中国旅游日”等时间节点,动员各界人士开展古道生态修复,在南黄古道沿途种植红枫树苗1200余棵、无患子树600余棵。目前,南黄古道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日最高旅游人数从200人次增加到2.2万人次,并成为“全国八大赏枫基地”之一,2015年红枫节期间该村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带动周边100余家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

              三、发展特色产业,提升贫困户内生能力。 依托南黄古道和“够周”文化,完善旅游附带产品体系建设,注册“够周”商标,成立“够周”产业协会,推广“够周”猪、“够周”面、南山生姜等系列产品,并制作推广南黄古道明信片、邮票等。建立农家乐标准化经营模式,打造“四合院”等知名农家品牌,目前,该村已成功创建市级农家乐特色村,拥有农家乐21家,可同时接待2500余人用餐、200余人住宿,红枫节前后2个月,各农家乐平均收入8万多元。前杨村最大的农家乐——四合院农家乐去年营业收入达70多万元,收购本村农产品近35万元,雇佣低收入农户6人,发放工资10万余元。

              四、健全网络平台,打通乡村旅游营销渠道。 县扶贫办和农家乐协会委托杭州八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采集了全村的农家乐、乡村景点风貌、人文环境、服务设施、特色美食等基础信息,并依托农家乐协会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网民提供准确、便捷的查询系统。加强和乡途网、携程网、驴妈妈网等知名旅游推广网站合作,推广旅游景点、农家乐、农副产品。在村内建设电商服务点,发动农户网上创业,帮助低收入农户免费开网店。目前,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6500多人,通过推送个性化信息,大幅提升游客满意度。

              五、整合要素资源,夯实旅游扶贫保障基础。 在前杨村派驻“第一书记”,整合驻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平安指导员等组成扶贫帮扶团,对贫困户进行摸底建档立,通过一对一帮扶,做到每户低收入农户有人结对,每户一本台账、一套帮扶措施。整合各部门扶贫和涉农资源,对尚有发展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进行一对一“造血”帮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技术培训等措施进行针对性扶持。目前,村内38户低收入农户都制定了脱贫计划,其中,扶持20人种植生姜、番薯等本村特色农产品,安排14人到农家乐就业、4人到停车场及景区维持秩序。

      六、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旅游扶贫规范化发展 在县、乡旅游委和扶贫办的指导下,前杨村建立旅游办,专门负责村内的旅游扶贫工程。县、乡、村三级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扶贫工程,县农商行发放“丰收爱心卡”,对低收入农户进行贷款和贴息。健全农家乐行业规章制度,建立乡村旅游的评价标准和管理体系,对旅游项目进行规范化建设,对环境治理标准和旅游安全标准加强监督并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完善和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通过与浙江农林大学和科技学院等院校合作,提升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重点针对特色产业种植户和农家乐经营户开展培训。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规范农户家庭的接待设施、安全保障、接待条件、卫生状况、接待能力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