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仙居食管癌发病率偏高原因可追溯到宋朝

04.02.2015  09:19

    2015年世界癌症日“大腕”专家齐聚杭州,解读中国癌谱变化、癌症最新研究,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提到一个特别的研究发现: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15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周五在杭州举行,该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肿瘤医院和浙江省癌症中心联合承办。活动现场,“大腕”专家们就中国癌谱变化、癌症最新研究、防癌筛查等几大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提到一个特别的研究发现,浙江天台、仙居两地食管癌发病率偏高,原因可以追溯到宋朝。“北宋、南宋两朝更迭之时,河南、河北这两个食管癌高发地区的一些百姓,就迁徙到了杭州。随着南宋衰败,这批百姓又辗转到了天台和仙居很多山区里定居下来。”毛伟敏院长说,“有没有带着祖宗的‘痕迹’,我们正在做遗传背景的研究。

    我国癌谱

    已经发生较大改变

    癌症“大腕”专家聚在一起聊什么?简单来说,四个内容,也是今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注重早期发现、使所有癌症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最大限度提高生存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肿瘤医学家郝希山指出,中国癌谱已经出现一个较大变化,就是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癌谱并存的局面。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高发的胃癌、肝癌、食管癌等亦居高不下。追究原因,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快速变化,以及人口结构快速向老龄化转变密切相关。

    天台、仙居

    食管癌发病率偏高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是胸部肿瘤外科的资深专家,长期从事肺癌、食管癌的研究。就食管癌而言,他详细介绍了浙江特点,浙江省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十万分之十左右,而天台、仙居却可以达到十万分之二十到三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什么这两地食管癌高发呢?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究。当时调查发现,天台、仙居居民特别爱吃玉米,他们又习惯将玉米晒干后挂在墙上,等到要吃时再取下来。而这样的贮藏习惯,容易使玉米霉变。经常食用霉变玉米,被认为是发病原因之一。

    “食管癌好发于亚裔人群,我国高发地区是河南和河北。2006年起,我们在天台、仙居做调查,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这两个地方现有居民大多是北宋、南宋交替时期,从河南、河北迁徙过来的人的后代。”毛伟敏院长说,“我们已经收集了几万例居民的血样本,开展食管癌早诊早治的同时,进行遗传背景的研究,包括他们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看看到底有没有带着祖宗的‘痕迹’,以及这样的遗传背景能起多大的作用。

    专家建议

    每年做三类防癌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介绍,美国近些年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研究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早诊早治的开展各贡献50%和40%,而微创、靶向药物等治疗手段的发展仅贡献了10%。

    “大肠癌的筛查效果很好,浙江海宁、嘉善两地曾做过全民筛查,这几年全国各地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在上升,但这两个地方基本没变化。”张苏展所长说。

    关于防癌检查,2014年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的发言曾引来热议。他对频繁的防癌检查提出质疑,认为许多癌症无需列入筛查项目,过度检查的结果是很少人受益,更多的是被过度诊断。

    对此,张苏展所长表示,这是风险和收益的问题,毕竟很多癌症暂时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早期检查手段。但目前医学证实,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的癌症筛查有三类:乳腺癌、宫颈癌和大肠癌的筛查。

    “我建议普通市民每年做乳腺B超、宫颈涂片、HPV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查),3-5年做次肠镜。”张苏展所长说,“其他防癌检查可以针对高危人群,比如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年数超过400的市民,就该做肺癌检查。家族中有人因癌去世的市民,可以先到医院做个遗传咨询,确定自己是否为高危人群,再进行下一步的癌症检查。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郑琪 通讯员 董巍 王屹峰        编辑:实习生 吴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