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多管齐下保护纸质类文物成效显著

28.11.2016  10:05

  天一阁博物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特色文献收藏中心,现有馆藏古籍30余万卷,其中珍本8万余卷,历代名人字画5000多轴,碑帖8600余件。近年来,天一阁博物馆结合实际,深入研究,以纸张的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和纸张病害防治为核心,建立数据完整、设备先进、技术过硬、保存条件完善的纸张科学保护体系和保护平台,产生了明显成效。

  一、实现“一个分离

  通过开展古籍普查和古籍数字化,全面摸清馆藏古籍的数量和种类,明晰古籍的内容特色和版本价值,掌握馆藏古籍的破损程度和种类。同时,完成了馆藏两万两千余种近十六万册古籍的网上著录,建立了完整的馆藏书目数据,将文献的内容从载体中剥离出来,为实现联网检索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翻阅对纸质类载体造成的破坏,为永久保存经典文献创造了条件。

  二、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传统修复和科技保护相结合。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将传统古籍修复和现代科技保护手段相结合。近年来已完成古籍修复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力求古籍修复工作规范化、严密化、系统化和可操作化。同时,通过严密的十多道工序,做到文献修复“修旧如旧”。此外,还多举措开展纸质类文物的科技保护,已逐步建立古籍及修复用纸各种指标数据,开展纸质文物的虫害、霉变环保防治研究;纸张的脱酸、加固研究;古旧绘画“返铅”病害治理研究等。

  二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将科技保护成果通过项目推广的形式付诸实践,面向国内外提供纸质文物保护服务。近几年完成了7个工程项目和3个保护科研课题,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主持编写完成“东亚纸张保护项目”中的《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成为古籍保护和修复的国际标准,完成鄞州区姜山镇新张俞村进士榜抢救性修复保护工程项目、贵州省文物保护中心古法造纸样品检测、效实中学童第周档案保护、天一阁馆藏《寰宇通志》善本古籍抢救修复保护等工程。

  三、开展“三个升级

  一是团队升级。创建“纸质类文物修复与科技保护创新团队”,引进纸质类文物保护人才,包括1名博士、3名硕士,另聘有1名外聘导师和一个由3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同时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成立古籍修复与鉴定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

  二是技术升级。除师徒式手把手传授古籍修复技艺外,组织专业人员参加业内高规格培训,如参加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等,还与故宫博物馆开展为期半年的业务实践、学习和交流活动。同时,每年举办传统修复技艺岗位练兵和各项技能比武,包括古籍装帧、碑帖传拓、碑帖镶衬等,促进业务交流,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专业技能。

  三是硬件升级。文物保护条件日益完善,建成4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购置包括分析天平、厚度仪、抗张拉力测定仪、MIT电动耐折度测定仪、柔软度测定仪、白度色度测定仪等科技保护设备。实施天一阁库房改造和库区安保提升工程,完成技防设备数字化改造,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完成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综合提升改造,全面夯实安全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