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8小时求生体验:大学生赚钱点子多

09.05.2016  09:45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举行了一场城市生活挑战赛。比赛共有78位同学报名参加,他们各自组建成17支队伍,前往杭州的商圈进行城市生存比拼,通过寻找兼职、卖小商品等途径筹集资金,最后以净利润的多少决出胜负。     参赛小组需在8小时内寻找方法以募集生存资金,完成挑战。       5小时内获得350元生存资金,靠的是统筹安排和努力     首日的冠军团队,由5名学生组成,以551元的绝对优势夺得第一名。     “我们决定分开行动,一组留下等待负责人,另一组去附近的商场找兼职。”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的大一学生施羽洁和她的组员在赛前就商量决定了方案并找到了分发传单的工作。     然而,下雨导致商场的人流量不如往常,他们便转移到高校附近的广场,成功在5小时内获得350元生存资金。团队的“经纪人”徐光达说:“在兼职过程中,我们的组员夏航宇还在微信群里面做成了一笔手抄报的中介宣传,赚了60元。”     不仅如此,他们在返校途中通过手机找到一份微信扫码宣传的工作,每人订下10人的目标数,一路向路人推荐,把握最后时间又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在这8小时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施羽洁负责整体的时间安排,夏航宇由于兼职经验丰富,负责关注手机上发布的实时兼职信息,以便团队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工作,其他成员则配合组长,共同出谋划策。     在活动中,他们无疑是自信的。组长施羽洁得出的经验是:“团队能统筹安排,没有浪费时间,室友之间的默契度高。”       代排队领票、景区销售矿泉水,处处遭拒考验团队合作     来自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班大一学生陈天乐带领的队伍则选择将位于市区的武林广场作为目标商区。他说:“虽然路途遥远,但我想那边赚钱机会可能多一些。”     在实地考察后,小组的4名成员一致决定去人气火爆的饮食店排队领票,再转卖给需要的顾客。凭他们的判断,有些顾客并不喜欢排队叫号的方式,为了可以随到随点,宁愿多付点钱。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未到饭点,餐馆前基本没有需要的人。”陈天乐说,尽管四处碰壁,但却丝毫没有浇熄他们的热情。最终,团队成员把握中午的用餐高峰期,以一张票10~20元的价格成功赚取170元。     不同于其他组的顺利,来自会计学院审计专业的大一学生叶晓丽在赛前预定了两箱矿泉水,想利用西湖景区的巨大游客量进行售卖。起初4名组员各自拿着几瓶水向来往的游客兜售,但总遇到不爱搭理的人。步行道上有太多打着伞匆匆走过的行人,组员们根本来不及向他们说明来意,便遭到拒绝。     之后他们从西湖转移到火车东站,团队的“经纪人”林伊婷不禁感慨:“今天的经历真正让我们知道了赚钱的不易,虽然卖水的中途还受到保安三番五次的干涉阻拦,但过程中幸好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一位大爷一开始并不想买水,但在得知比赛规则之后,表示很支持并一次买了四瓶水。”     当晚六点,参赛小组在历经8小时的求生体验后返回学校进行金额核算。“各组募集的资金大多超过百元,最厉害的甚至赚了一千多元。”活动负责人陈鹏程说,此次比赛排名靠前的队伍会在线上接受网络投票,评选“最佳人气组”,同时还会挑选实力较强的队伍参加杭城高校联赛进行终极角逐。     “我们之所以要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面对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为他们在寻找自我价值的追梦路上助力加油。”浙江财经大学创协指导老师汪风易说。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李佳琛